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挖掘 >

张学栋:32载对“建筑评论的再反省”

2023-03-13 22:37:49   作者:3k_admin
研究用文化滋润身心,从数千年的源远流长的建筑文明成果中,发现并找到与自己精气神相应的素材,包括山水人文、江河湖海、花草鱼虫,名胜古迹、名人字画…

第一阶段(1987---2003)实践与反省

1987年春以入选论文“对建筑评论的反省”,参加浙江东阳洪铁城先生发起的首届全国建筑评论会,宣读论文发表于《建筑学报》(2018.11)在会上宣布承办四川德阳第二届全国建筑评论会。

1988年夏参加中国建筑文化沙龙顾孟潮先生等先生发起的“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国建筑”学术论坛;同年,西安召开的“西部建筑研讨会”发表论文。与德阳建委规划处长马国祥先生一道筹备第二届全国建筑评论会,落实主办方和筹集会议经费。

1989年到海南省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园林系工作,继续筹备第二届全国建筑评论会,落实诸联合主办方。

1990年在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物业发展公司策划海南金融贸易区“风水.八卦.百金城”高级商住区,实践建筑评论与人居环境的良性互动,继续筹备德阳会议。专程到北京拜会中国建筑学会顾孟潮先生、清华大学《世界建筑》曾昭奋主编、《建筑师》王明贤先生等,就具体办会事宜请教。得到先生们热情指点和具体帮助。主办方、经费和主要邀请学者专家初步落地。

1991年由建筑部建设杂志社、《世界建筑》杂志社、《时代建筑》编辑部、《华中建筑》编辑部、《南方建筑》编辑部、四川省建筑师学会、德阳市建委共同发起并由德阳市建委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建筑评论会, 经过4年矢志不渝的筹备, 终于在德阳市“ 月亮女神” 伫望着的族湖之滨召开。(会议报道另发)会议商定,第三届建筑评论会在海南举行。

1992年~199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工作,创办《大通道》杂志任主编,筹备召开“钦州茅尾海旅游资源开发研讨会”,包括顾孟潮先生、高介华先生和艾定增先生等许多参加东阳和德阳建筑评论会的学者专家,应邀参加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钦州行署领导“面对面”交流共同谋划钦州未来发展。

1995-2003年,从广西到北京工作,1999年主要参与策划了由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办的“从北京平安大道建设,看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2000年主要参与策划组织了由太原市政府主办的“山西太原汾河治理改造专家论证会”,二十多个学科专家学者进行了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研讨,建筑评论进入与解决实际结合阶段。

第二阶段(2004---2018年)思考与凝练

2004年完成《图·像思维—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共荣观的整体感悟》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首次提出一种建筑评论的方法,试图从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角度,研究建筑评论的思维语言和思考模式。

200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图·像思维与佛学》(易罡、智宣著)、《图·像思维与道学》(易罡、梓宁著)、《图·像思维与哲学》(易罡、严放著)、《图·像思维与文学》(易罡、阿东著),从本体论方法论角度思考建筑评论的内涵。

2006年尝试用“图像思维”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中的“精气神、天地人、日月星”。感悟中国书法中,直接感受线条艺术所呈现的断续、虚实、起伏、刚柔、黑白、阴阳的微妙变化,对应古建筑(书院)布局与(山水)景观旷奥关系。

2007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图·像思维与人生》(易罡、刘坚著) 、《图·像思维与水》(易罡、国岭著)。以人生与水品味建筑评论学术体系。

2008年在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SDPS)“设计与流程全球的合作: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该会(SDPS)院士称号。尝试用“图·像思维”感悟建筑评论者的知识结构缺陷与智慧体系圆润。

2009年尝试用图·像思维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完成“地方政府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用“图·像思维”反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框架体系,挖掘其创意元素的文化“基因”,研究建筑评论在建筑文化创意中的位置。

2010年用图·像思维研究建筑评论对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造像艺术的积极作用、探索古代东方绘画艺术中“充实”与“空灵”深层关系。感悟古人内契于字、画、书、文之中,外化于山、水、草、木之间的人文情怀与心路轨迹。

2011年尝试从《山海经》、《般若波罗蜜心经》、《华严经》中,感受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石器、青铜器、甲骨文以及战国竹简、木牍上的生命进化意象,从人类历史进程演进的角度,认识建筑评论对于人类人居环境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2012年因图·像思维理论(易·像学说)被国际跨领域高级研究院(ATLAS) 聘请为首批院士。首次尝试用“图·像思维”观察汉代玉器、法门寺佛指、南京阿育王寺的佛顶骨舍利以及唐金银器承载的图像与文字,体会古代工匠和文官的建筑审美进阶特点。

2013年用图·像思维,研究故宫的建筑格局与古代行政文化的比应关系,从园林建筑对联、碑拓、书法及印章所承载的建筑评论

点点滴滴……

2014年用图·像思维研究晋商文化,通过对晋商精神和生活方式的研究,继续向着生活之根、生命之源、生存之道不断追朔,解剖心(理念)与物(建筑)的关系。

2015年用图·像思维探究“一带一路”跨文化互动交流与传播的规律。同时,参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国家林业局联合研究,完成“国家生态体现建设—基于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课题。从生态建设角度认识建筑评论的边界与范围。

2016---2017年启动山西祁县塔寺村晋商故居董宅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以120年的董宅(出生地)为背景,完成80回“小院故事”初稿,思考建筑评论的回归与超越。

2018年用图·像思维,走出建筑评论,探究文化养老。研究用文化滋润身心,从数千年的源远流长的建筑文明成果中,发现并找到与自己精气神相应的素材,包括山水人文、江河湖海、花草鱼虫,名胜古迹、名人字画……

第三阶段(2019---)新时代新希望

2019 年盼来海南第三届全国建筑评论会启动,28年前的梦想,今天成真。

……

张学栋己亥夏于京华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