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行(一)
1984年(22岁)
大三暑期欲远行,
云岗实习游北京;
昆明研讨“潜科学”,
会后拜访艾定增。
途经西昌遇节庆,
游览滇池登龙门;
大观楼前咏长联,
涉世太浅解不深。
昆明行(二)
1997年(35)
德阳四载海南三,
钦州二年京华闯;
进入学会三年整,
陪同会长得长进。
促成云南筹学会,
工作余暇赏叠翠;
登上西山瞰滇池,
长联意境渐趋邃。
昆明行(三)
2000年(38岁)
学会联络走各省,
大观长联影随形,
九三中央做议政,
文元组队云贵行。
西部开发细论证,
嘉璐文元领航人;
令狐书记做向导,
髯公长联易象引。
昆明行(四)
2014年(52岁)
行政哲学论纵横,
云南学会捷足登;
西山党校绿树荫,
专家学者聚昆明。
碧鸡上山再望楼,
大观长联萦心头;
四围香稻万顷沙,
九夏芙蓉三春柳。
昆明行(五)
2018年(56岁)
春寒料峭南国行,
一家团圆聚重庆;
春节过后辞渝州,
寻觅福地飞昆明。
呈贡斗门百花艳,
万紫千红颜色鲜;
重访龙门人熙攘,
遥望滇池悟长联。
昆明行(六)
2022年-2023年(60-61岁)
壬寅初冬云南行,
机关运行再论证;
晨起匆忙去大兴,
暮色连波至昆明。
南国花城彩云瑰,
天本无心龙虎绘;
安居呈贡滇池旁,
青山绿水身心慰。
易罡自22岁初到昆明,始观长联,数十年孙髯公意境萦绕心间。
彩云之南,人杰地灵,物宝天华。
山水田园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南诏文脉,东巴文化引人入胜。大理国鸡足山的精神世界流连忘返。
于是新冠将养,再次来到昆明。
忆往昔历历在目,岁月如梭。试忆之,于君分享。
易罡撰于癸卯正月初七,昆明呈贡。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