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习作 >

董宅研究系列之《小院故事》后记之第七章 晋源:忆往昔晋国溯源,寻根脉探微五台

2021-10-25 22:23:05   来源:三跨网  作者:张学栋
自秦汉以来,山西的历史是民族融合史。晋国是中原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天然通道,农耕与游牧交互作用,充满活力。

image.png

第七章

晋源

忆往昔晋国溯源,寻根脉探微五台

一、

大家边品茗边赏月,这时赵老师邀请晋剧院王老师清唱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声如风吹银铃,恰在圆月应景。

“让吴老师休息一下,请周教授讲讲他关于晋国的最新研究。”赵老师说着便邀请山西作家周老师,只见他吃几口月饼,泯了一口茶,带着浓重的五台口音说道:“都是自己一些初步思考,主要是为写一部晋国演义收集的资料,请吴老前辈和大家指点。

其实,一般认为周朝初年,叔虞封唐,叔虞之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晋国始。从虞封唐,到韩、赵、魏三国相继被秦兼并800余年,晋人从最初的河、汾方百里,扩大到鼎盛时差不多今天山西全部,以及河南、河北、内蒙古、陕西的一部分。晋文公时国力强盛,联合秦、齐、宋,在城濮之地大败楚军,晋国成为中原霸主。1965年出土的“侯马盟书”,便是强盛见证。

晋国是最早人工冶铁的地区之一,是最早使用铁器的诸侯国家。灵石县旌介村的商墓中,出土的青铜钺是最好的见证。到了春秋时期,铁器的范围广泛,包括铲、刀、镢、斧、镰、锄、犁等工具。

到了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实力雄厚的三个国,李悝变法、西门豹治邺、魏文侯革新,张仪纵横、胡服骑射、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等都是流传千载,脍炙人口的好故事。

自秦汉以来,山西的历史是民族融合史。晋国是中原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天然通道,农耕与游牧交互作用,充满活力。

例如:西汉时用武力、和亲、通商等政策,实现了匈奴的民族融合。东汉时草原大旱,匈奴分两支,南匈奴南移入山西汾河流域。两晋时匈奴四次内附,移民部落多达20种,太原是移民的集中地,此外羯人、鲜卑人、羌人、氐人等也居住于太原。

南宋时开始成批次从山西移民,明洪武、永乐两朝移民规模大、次数多,长达半个世纪。洪洞大槐树下设局驻员,为移民登记造册,发放川资凭证,户部循入籍,军都督府派兵押解赴各省州县定居,移民遍及山西全省,去向遍布2000多个县市。大槐树成为移民聚散地标志,后代移民共认大槐树为其祖先故地。山西移民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安居乐业。”周老师娓娓道来,半个小时从晋国说到明朝。

二、

山西大学历史学马教授接着道:“周先生所言,正好接着吴老前辈。我补充存几句,其实山西的历史文化就是黄土文化,所纷呈的民俗风情最具黄河的神韵。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又有黄河母亲的哺育。

神农尝百草,后稷教稼穑,嫘祖织蚕丝,黄河滋润哺育了我们,淳朴的民情民风,斑斓的民俗风情,是中国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山西的戏曲源于汉,著名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除马氏都是山西人士。山西古戏台几千座,是全国之冠,8八座元代戏台、广胜寺元代戏剧壁画全国仅有。

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经典的《走西口》、《绣荷包》、《想亲亲》、《桃花红杏花白》等广为传唱。

山西大学文学教授胡先生插话道:“山西的民歌曲调优美,易学好唱,情真意切,歌词生动。河曲民歌高亢、嘹亮、舒展,左权民歌清新、柔媚,祁县、太谷民歌热情奔放、优美动听。

民间舞蹈达近二百种,万荣县为“‘花鼓之乡’”,新绛县“‘威风锣鼓’”闻名遐迩。秧歌舞遍及三晋。“‘狮子舞’”、“‘龙舞’”、“‘高跷’”、“‘旱船’”、“‘背棍’”、“‘抬阁’”具有鲜明的黄土高原特征。山西的民间工艺品种繁多,剪纸、皮影、年画、绢人、推光漆器和面塑、泥塑、砖雕等均独具特色。”

赵老师指着坐座在靠窗的山西医学院的吕教授说:“吕教授虽然是心血管专家,但业余时间兴趣在于山西民居。咱们请他讲讲。”听到赵老师介绍,我既惊且喜,医生喜欢民居研究,作为建筑专业学生,我感触良多。

吕教授站起来,习惯性地正正衣襟,说:“我是业余喜欢琢磨山西民居建筑,素有民居‘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山西民居有黄土窑洞、地窨院,与地合一,返朴归真。所谓‘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车从屋顶过,声由地下来’”,晋中民居多是青砖灰瓦三、四合院,院子的装饰,布局体现出晋中民间特有的生活习俗、婚丧风俗、礼仪民俗、节庆活动。”

说着,把自己收集的一大摞民居照片给大家传看。大家边看边介绍,讲故事说古今,赏明月度中秋。

三、

吴老师见大家交流甚欢,举起茶杯说:“我们大家感谢赵老师今天精心安排,同时请赵老师介绍一下他对五台山和晋北佛文化的研究。”赵老师谦虚地说:“给大家汇报,请诸位指教。”他抬一抬金丝眼框眶,座坐在离开门口不远的一个方凳子上说:“咱们山西,还是历史悠久的佛教之国,五台山是佛教文化圣地,交城有净土宗祖庭玄中寺,大同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云冈石窟,全国最早的寺庙彩塑——--唐建南禅寺彩塑,其中珍藏着佛教典籍十万多册。

五台山清代以前就有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越南、朝鲜、日本等国的僧人瞻谒求法,呈现汉藏并存、诸宗竞秀的气象。与印度灵鹫山一样,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五台佛教,其文化精神核心是文殊信仰,包涵汉地佛教各宗派与藏传佛教的各宗各派,显密并存,同时是华严、净土两大宗派的发祥地。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拜谒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

几乎全是敕建,是汉、藏、蒙、满、土等多民族共同遵奉的佛教圣地。

唐代法师澄观在显通寺研究佛法,注疏《华严经》,成为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华严宗高僧,得‘“清凉国师’”之号。驻锡金阁寺的不空法师,是佛教密宗的创始人之一。昙鸾大师14岁入五台山落发修行,遍览佛籍,在玄中寺创建净土道场。

元初,元世祖帝帅八思巴、胆巴和意希仁钦国师至五台山,瞻礼文殊,五台山进而成为汉地唯一的汉藏佛教圣地。”没有想到赵老师对五台山的历史如此了如指掌。

赵老师接着说:“山西宗教寺庙约四千处,石窟三百多处,彩塑一万余尊,壁画二千多平方米,古塔一千余座,历代碑幢五千余通。我国现存最古、最高木构塔式建筑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唐代建筑庄重,宋代建筑绚丽,辽金建筑大气,元代建筑粗犷,明代建筑谨严,清代建筑精巧,民国建筑精细。山西木结构建筑,细部精细,样式繁多,手法典型,是一部写在大地的古代建筑史。

此外,五台山有丰富多彩的佛教音乐和美妙传说,音乐分青庙和黄庙二体系,青庙音乐风格高雅、静谧;黄庙音乐曲调明朗,富有民间色彩。五台的一山一水、一寺一庙,一尊像、一法器,几乎都有神奇的传说。”说着,赵老师拿出五个手抄十六开本子,分别是“《五台山传说故事集》”、《“五台山佛教音乐集”》、“《五台山民间故事集》”、“《五台山寺庙对联集》”和“《五台山佛教名人故事集》”。

大家翻看着娟秀的小楷本子,欣赏着他的劳动成果,沉浸在中秋品茗的喜悦与美妙之中。

易罡撰于京华,戊戌腊月十五夜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