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感金陵山水人文,续小院建筑年轮
一
2006年8月我开始了在南京一年的挂职锻炼,任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回顾自1976年底从山西祁县大贾村转到塔寺村读初中开始,离开小院已快30年了,期间在塔寺村2年,在祁县城读书4年,在读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学习4年,在四川德阳工作4年,在海南工作3年,在广西钦州工作2年,在北京工作已有11年。
随着《图·像思维-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融观的整体感悟》、;《易·像艺术-张学栋心灵艺术》邮票发行,以及《图·像思维与哲学》(易罡、严放著)、;《图·像思维与道学》(易罡、梓宁著)、;《图·像思维与文学》(易罡、阿东著)、;《图·像思维与佛学》(易罡、智宣著)的出版发行,
我在《图·像思维》与哲学、道学、文学和佛学的不同解读中,提出来了修习“图·像思维”的“三角度”、“四阶段”、“五贯通”和“六递进”法,书中陆续介绍了运用“图·像思维”观察事物的“三角度”法,即:
1、感于芥末,如何就能微其微;
2、怀于峦尖,怎样方可揽其揽;
3、藏于蚁穴,为啥必须渺其渺。
(详见:易罡、梓宁著《图·像思维与道学》序)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如何运用“图·像思维”感受自然与心的关系,提出了“四阶段”说,即:
1、少年培养“纵情于山水,感天地之灵动”的能力;
2、青年培育“畅意于田林,会日月之精华”的本领;
3、壮年形成“舒心于草花,通星辰之微妙”的习惯;
4、老年修炼“贮心于鱼虫,达土木之神化”的心态。
(详见:易罡、阿冬著《图·像思维与文学》)。
对于运用“图·像思维”提出了“五贯通”法,以期唤醒其感物怡情“所欲随心逝”的想象力,开启其返璞归真“欲所离灵在”的洞察力,即:
1、敢“借巴山之雾霭兮,笼崂山”;
2、可“领壶口之巨浪兮,泽九华”;
3、能“换昆仑之伟躯兮,挡狂飙”;
4、会“取西域之美玉兮,雕宇宙”;
5、愿“经北国之广漠兮济天涯”。
(详见:易罡、阿冬著《图·像思维与文学》序)
还提出运用“图·像思维”认识宇宙与心的“六递进”法。即:
1、如何从观变知化,到观化知动;
2、怎样从观动知静,到观静知心;
3、如何从势山呈水,到势水呈金;
4、怎样从势金呈器,到势器呈形;
5、为何从心形相照,到相悖相生;
6、怎样从形心相应,到相与相共”
(详见:易罡、严放著《图·像思维与哲学》序)
二
2006年春,在北京收到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乔治·科兹梅茨基奖”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提拉·厄尔塔斯博士发来的贺信,祝贺我因提出“图·像思维”理论,我而获得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SDPS)2006年度“乔治·科兹梅茨基奖”。
厄尔塔斯博士在信中写道:“远在“‘跨学科研究和教育’”这个术语在学术界流行之前,乔治·科兹梅茨基先生就开始倡导‘“跨学科研究和教育’”。乔治·科兹梅茨基是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SDPS)的创始人之一。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项大奖是向全球在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做作出创新的人颁发的。本年度该奖项评审委员会由享誉世界的科学家C.V.拉玛姆系博士、伯兰德·克拉默尔博士、雷蒙·T.叶祖尧博士等杰出的学者组成。”至此,我陡然明白了那天“德胜门对话”,叶先生在不经意间“考”我,了解《图·像思维》的意义。
在南京发改委,我参与并组织策划“”南京智慧产业——---打造软件名城”的论坛,“智慧产业”概念的提出,立足南京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强大的科技优势,从软件设计延伸到广告、建筑、艺术品及工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及录像、游戏、音乐、表演、出版、多媒体传播等数十个领域。
为此我与叶祖尧先生联系,先生帮我们邀请了好几位国际知名学者聚首南京,围绕南京智慧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模式,以及国际软件名城打造等议题进行研讨,其中就有“乔治·科兹梅茨基奖”评审委员会专家、国际软件工程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C.V.拉玛姆系教授。
会后与C.V.拉玛姆系教授交流,特别畅快,晚上吟诗写道:在南京/南京中山陵/秦淮河/金陵的梧桐树下/于与您一道匆匆而行/为南京谋化智慧名城/我见到一个如父般的亲人/一个软件神人/一个攻下五个博士的小个子老人/我们的热烈相拥/使我感到到就像一千多年前/印度那烂陀寺过百岁的戒贤法师/见到东土大唐来的取经僧人的情景/在金陵升华了软件城/我们又交流了108“图·像”与文字的前世今生。
三
工作之余,我在南京探访了在定林山庄刘勰写出《文心雕龙》的定林山庄刘勰和南京淮海路的金陵刻经处,赞赏杨仁山先生的“疑伪者不刻,文义浅俗者不刻,乩坛之书不刻”的规矩,在南京九华山下,拜谒了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地方,尤其敬佩他推算出一年为365.2428141日,与今天测算仅相差46秒的精确度。
位于鸡鸣寺南边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就在住处不远的地方,一有空就去聆听老馆长穆西南教授讲解介绍,他是九三学社的前辈,讲起古生物进化的知识和化石的奥秘如数家珍。在那里直接了解到早期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的起源,认识了最古老的岩石和最古老的化石,感受看到了澄江动物群景观复原图和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世界复原。
星期天休息,我先登上紫金山第三峰,参观中国最著名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由杨廷宝先生设计,采用的是中式建筑风格。牌楼采用毛石作三间四柱式,覆蓝色琉璃瓦,跨于石阶之上,建筑间以梯道和栈道通连,各层采用民族形式钩阑,台基与外墙用毛石砌筑,朴实厚重,天文观测的圆形屋顶与山石浑然一体。
接着瞻仰了中山陵,看到一条中轴线上,从南到北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建筑依次排列。假如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西方建筑精华,色调和谐、庄严简朴、别具一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夜游南京母亲河——---秦淮河,中国四大文庙之一——--夫子庙,可以感受了“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曾经的繁华,也可以感受了古代江南文化枢纽、金陵人文荟萃之地,明清江南的文教中心的文韵。
曾作几首小诗,如《金陵初春》,“金陵初春。梅开紫金老枝新,,湖畔嫩草刚露茵;;花蕊悄然待怒放,,春色昂然映台城。”如《登江心州》,“登江心州。秋游长江第一州,喜看葡萄挂枝头;当回主人自采摘,农家饭罢乐悠悠。”如《金陵冬雾》,“金陵冬雾。远望大江不见帆,,近观紫金浑沌藏;老街梧桐无姿态,,但见玄武水色茫。.”如《观金陵》,“观金陵。虎踞江风和畅绵,,龙蟠紫金山蜿蜒;;秦淮巽气润古都,,玄武山水气势圆。”
四
南京挂职将要结束前,我到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拜访了1984年在大学时结识的老朋友郑光复教授。我们一起在学校梧桐树下散步,我们交流了“图·像思维”和山西祁县小院。1998年他曾在《华中建筑》发表过《中西传统民居及其宅园比较》,在他著的《建筑的革命》中,也曾提到“龟、贝的壳是有生命的,但多数人看到空壳而忘却生命。建筑本身不是空壳,而是有生命的壳。”。
谈到关于小院的保护问题。老教授认为,传统民居极其重要。山西古民居文化是山西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他建议我通过对山西祁县“小院”民居文化认真挖掘、仔仔细细提炼归结,使之改造后既保持传统风貌,又符合和适应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积极探寻山西晋中民居文化保护与传承之路。
作为一个老建筑师,他认为山西晋中民居空间结构受传统社会生活秩序影响,空间布局上,由大门进院,小院就是一家人的活动空间,以及室外与室内的过渡空间,山西晋商的建筑空间内敛、含蓄……
老先生特别嘱咐我,古民居非常脆弱,要精心呵护,小心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充分论证,慎之又慎。
他语重心长地说,传统建筑民居,其实是多种民间工艺门类的活载体,晚清祁县、太谷和平遥一带修建居民建筑,成就了一大批技艺卓绝的工匠,留下来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精品。我很担心民间工匠口传心授的生态链断裂,那样祖祖辈辈留下的民居建筑文化遗产就难以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的是地域“文脉”,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基。保护好“活体”文化遗产,不是文字记载或博物馆的老照片能代替的。希望你未来好好保护的“晋商小院”好好保护,后人面对“活”着的建筑民居,无论从任何角度切入,都会是一部永远读不完,品不尽的建筑文化“百科”全书。
走过“止于至善”的校训,看到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奠基人、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教育家李瑞清的“梅庵”。郑教授用手指着“梅庵”说,我们把历史比喻为苍天大树,那么历史建筑就是记录其成长过程活着的年轮。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易罡撰于丁酉冬日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