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
忆旧事汾河话别,奔前程大雁寄情
一
毕业在即,同学们互相赠言,我给大家的一句赠言是“将军决战岂在疆场”,其实是受到重庆作家黄济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的启发,该书写的是国民党战犯的改造生活,杜聿明先生题写的书名。1982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3年获解放军首届军事文学奖,1984年获全国畅销书奖。
由“将军决战岂在疆场”想到镖师走镖岂在路上,一个人的未来岂能由毕业分配定终身?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做了一个颇为大胆的选择,没服从学校的分配,自主择业跨到德阳。
我试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疆场”。”对此,父母事先不知道,学校老师同学基本不知道,布和也不知道。
临离开学校前几天的一个下午,布和约我到汾河边散步,此次我们没有翻墙,而是从校园南门出来,顺着迎泽大街往东,过了迎泽大桥,再顺着河岸往北,准备绕胜利桥,回学校。说实在的,我们在学校四年,都没有如此走过。站在汾河的对岸,看到学校隐在西岸郁郁葱葱的绿树后,显得离我们好远。
布和告诉我,,他和都兰都准备回到包头家乡,都兰去包头钢铁学院工作,学校非常欢迎她,几天前回满洲里看望父母去了,自己申请分配到包头市政府的水利部门工作。
他说:“哥哥,那天你给我们讲了日记、后来我想记日记,其实没有什么,就是选择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就可以。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最后达到随心所欲。你说对不?”
我点点头,补充道:“喜欢的事情,做起来不会累;强迫的事情,做起来不会久;不喜欢但必须做的事情,可以调好心态努力做;与本性特别冲突又为了生存必须做的事情,忍气吞声耐着性子做,但最后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南辕北辙、一事无成。我写日记也算是开发或储备自己的潜能吧。”
布和说:“是不是就像汾河里自由生长的垂柳和路旁一排排的杨树一样,各适应各的生存环境;就像大江大河一样,虽然曲曲折折,但都会百川归海,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像我和都兰一样,都曾梦想到美国世界顶级大学深造,最后还得面对现实;是不是就像有个同学看了电影,日夜思念演员陈冲,给她整天写情书一样,最后还是回到现实找他高中的同学一样……”
布和对着一棵颗老白杨,边吼边叫狠狠踢了几脚。我不知道蒙古语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他心里想排遣的是什么意思。我也大吼几声,对那老白杨连踢带打。
这时一个护林的老大爷走过来,看上去比老护林员周大师年轻许多。
对着我们压低声音说:“年轻人,发狠干嘛?。老树招你们了惹你们了,你们收拾人家,撒自个儿的气,真是年幼无知啊。有本事将来多种些树,在你们自己的林子里折腾。”听着老人的数落,我们顿觉有些失态,于是匆匆低头向胜利桥方向走去。
二
深秋的北方,树叶渐黄。远眺苍苍莽莽,近观色彩斑斓。布和说:“昨天我梦见爷爷骑着骆驼,跟着他师父在包头黄河渡口整装待发。路旁是蒙古风味烤全羊、手抓肉、涮羊肉、奶茶,店美味扑鼻。只见你外公穿上我们蒙古族服装,手持白蜡杆,坐在骆驼背上威风凛凛,他招呼爷爷上前引路。爷爷挥动着手里的小旗,整个骆驼队就出发了。”
“你怎么知道拿白蜡杆的人就是我外公?”我问道。
布和笑着说::“你外公的形象,不知道爷爷讲了多少次了,直到临终昏迷不醒时,嘴里还不停地唠着,买买提,买买提,我跟着您。师父、师父我跟着您……”紧接着布和突然问我:“哥哥,记得你外公去世时的情况吗?我很想知道你外公的履历呢,想知道爷爷和镖师们如此敬重、崇拜、亲近他老人家的真正原因。”
我说:“你的问题,也是我思考的问题。外公去世时,我不到四岁,隐隐约约有些记忆,记得院里人来人往,有个大棺材被许多花圈罩着,大家穿着孝服,小院里里外外一片白。后来听外婆和外公的徒弟们陆陆续续回忆过,讲的最多最细的就是二六舅和施舅舅。从外公出生、到拜师学徒、到拜高人学武、到几十年和你爷爷一起赴新疆、走遍长城内外和天山南北、到归隐祁县、最后颐养天年,期间智杀鬼子和给解放军献粮……”
“将来哥哥可以把你外公的故事,写成一部厚厚的小说啊,说不定会把我爷爷和我写到里面呢。”布和笑嘻嘻地说,圆圆的笑脸显得特别灿烂。
我告诉布和:“其实,我们俩都是在故事的浸泡中长大,在我外婆以及家人的眼里,外公就是他们最敬佩的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是敢闯江湖练就一身好武功,具备扎实基本功的晋商掌柜;是一个赢得大家信任和尊重的大漠镖师;尤其在外婆的眼里,外公就是让她充满安全感,温暖小院大家庭的擎天柱,外公在她心目中就是具备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大镖师。
特别是外公去世后,在从我成长中听到的关于外公的所有故事,我觉得归根结底从某种意义上外公已化为小院的精神象征,外公就是后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布和听罢,使劲点点头。
忽然间布和指着河对岸上空,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见一群大雁,齐齐整整排成“人”字型正缓缓南归……
三
我接着说:“听外婆讲过,外公特别喜欢观雁。雁乃是禽中冠也。老的不能打食时,雁群会为其养老送终;雌雄相配,从一而终;飞时以老雁领头,“‘人’”字排列,从头到尾,依长幼“‘雁序’”;如有风吹草动,立刻飞起躲避。南北迁徙循环往复,至秋而南翔。”“我爷爷也特别喜欢观雁。”布和说。
我们快走到胜利桥头,远远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搀扶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我们走近一看,原来那个老奶奶显得更老一些。见老人看着我们,我就上去搭讪,知道了老奶奶已经98岁,今天过生日,已经79岁的儿子专门从北京回来给妈妈过生日。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说:“小娃娃,你是祁县人吧,听你口音是祁县的。”我点点头。
老奶奶又指着布和说:“他是包头一带的人吧,我小时候跟着父亲在包头住过十多年哩。”布和和点点头。
我们帮助老爷爷把他妈妈搀扶到临河的长凳上,老奶奶的儿子,当他得知我们是对面工学院的学生时,非常高兴。他告诉我们自己是山西大学毕业,曾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工作,现已退休,业余时间研究晋商历史。并告诉我们,他父亲曾经是在太谷开钱庄的,外婆家是祁县的,外公是在县里开茶庄的,主要是从福建武夷山贩茶到恰克图,再把西域的皮货运往包头、天津和北京。
我们没有接话,但老奶奶说话了。她低声说道:“包头和祁县最有缘了。看到你们让我想起了父亲包头的结拜兄弟,长的和你太像了。”她指着布和说。“尤其他那个看人的眼神和那个笑容,活脱脱简直就像象我年轻的蒙古小叔啊。”
她他又指着我说:“小伙子,你把眼镜脱掉。”我不知道何意,连忙取下眼镜,她让我走近一点。仔仔细细看后说:“啊,小伙子你是东观一带大贾村的人吧。”我一怔,点点头。她自言自语道:“这就对啦。我爸爸说过大贾村也叫耶律秃头村,耳朵背后有一个遗传的标记。还有……”
儿子见老奶奶见到我们唠唠叨叨不停,就走过来,打断我们的交流,说道到:“老妈妈年纪大了,老说一些陈年旧事,你们不要介意。谢谢你们,再见。”老奶奶见给我们下逐客令,满脸的不高兴,说道:“我们谈事,你为啥要干涉,两个娃娃,让我想起你爸爸和你外公。你真是不懂礼貌。”
我们与老奶奶和他儿子礼貌话别,上了迎泽桥,已经向西走很远了,回头看时,那老奶奶还远远望着我们,给我们不停地摆手。
四
几天后,包头来了一个大卡车,我帮助布和收拾好行囊,把布和加都兰的家当全部搬上大卡车。离开工学院前,兄弟洒泪话别。我看着远去的卡车,想着真诚直爽热情充满豪气的布和,顿觉心里空荡荡的。
晚上到教室时,看见曾让我写一万多字检查的办公室赵老师,他头发已经全白,背更加驼了。见到我笑嘻嘻地打招呼,说道:“年轻人,分配到哪里了啊?”我也微微一笑,没有回答他。他轻轻拍拍我的肩膀说:“祝你好运。”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教室依然如旧,感觉上却空空荡荡。
我拿出日记本,完成最后一周的21000字。
夜已经很深了,我一口气写满一个本子。估计有10000多字吧。我客观地记录下我眼中,毕业前同学们、老师们和家长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同时回顾了四年的酸甜苦辣;回顾了四年的风风雨雨;回顾了家庭、社会、学校和人心的变化,特别回顾了四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和朋友,剖析我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批判了自己的好胜心和攀比心产生的根源,无情地的抨击了我的目光短浅与坐井观天。
回到宿舍,只有我一个人,我躺在床上,屋里显得空空荡荡,显得特别寂静。我把所有的东西打包,装在锅炉房的大木箱里。
一转身看见下铺床上还吊着一个麻袋,里面装满了沙子,那是我看了“《少林寺》”电影后,特别装的。只要心里不顺畅,我就会狠狠揍那沙袋。可是,今天晚上我无论如何发不了也发不出来任何狠劲。我把沙袋拆下来,轻轻抱起来,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到花池旁。解开口子把沙撒在花池子里,突然觉得那颗颗沙粒在微笑,似乎在说:“踢打了我们几年,我们都习惯了。现在自由了,还怪想让你继续揍揍呢。”
我把麻袋叠好,给了看楼道的大爷。大爷说:“好好的粮袋,我带回老家洗洗装玉米吧,谢谢你了。”
第二天早饭后,我早早就到了图书馆,开始了我倒数第三天的日记。我把图书馆里里外外转了一圈,我看过的书,就像象老朋友,都在对我微笑。我没有看过的书,就如同新朋友都在向我招手。
阳光从窗户射到桌子上,射到我的日记本上、钢笔上、手上、臂上、脸上、头上,直到晒满全身。伴随着哧哧哧笔在本子上的划动,仿佛又回到温暖的书世界里……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易罡撰于丁酉冬日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