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举家齐唱静夜思,长天一色共秋水
一
中秋节下午,舅舅姨姨妈妈爸爸和二六舅都不在家。我陪着外婆坐在炕上,自己靠着叠得的高高的被子看完成的日记,上午补齐了昨天晚上的内容,一口气写了近一万字。两个放假时太原带回的本子都快写满了,给暑期日记起了个名,叫“三秋树”集和“二月花”集,不到十万字。
外婆戴着老花眼镜,边给我缝袜子边说道,你们大学生就是和中学生不一样,每天要写那么多字,暑假还得看那么多的书。我说,外婆,其实大学里没有要求我写日记和看书,学好学校要求的课程并不难。我记得小时候,您曾经告诉我,外公常给徒弟们讲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外婆笑着说,那哪个师父让你写那么多日记的?,写日记能修什么行?。
我没有正面回答外婆,只是指着她正在缝的袜子上那个被大脚趾头顶烂的小口说,没人让您花时间细细缝袜子上的小口口,缝不缝袜子有什么大不了的?。外婆想一想,回答道,那可不一样。我六七岁时妈妈就教我缝小布娃娃的衣服了。
我自小就喜欢缝衣服。十岁那年我爹要出远门,我给爹在煤油灯下缝了一夜,我用一块小花布好包好鞋垫,早晨趁爹爹妈妈没起,便悄悄地塞在他的包袱里。可还是被细心的爹发现了,爹轻轻地用他温暖的大手捋捋摸摸我的头,说道,孩子懂事了,知道疼爹了。外婆饱含深情地回忆着,眼中浸满泪水。
我仔细观察外婆一针一线的一举一动,就像绣一朵向日葵一样,慢慢地的一点一点小圆洞越来越小,直到密密实实在中心点合拢,然后翻过来在里面打了一个小小的结。她缝得的是那样的熟练而专注。然后,如法炮制,把另一只袜子的大脚趾头顶的洞,也仔仔细细再缝好。
她让我穿上看看,我穿在脚上,几个脚趾头一动一动的,仿佛就像两个向日葵迎着太阳欢笑。外婆说道,脚长的好快啊,小时候几针就缝好了,现在大脚趾头都差不多有刚生下时的脚大了。我看着苍老的外婆,心里一阵酸楚,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
晚餐前,妈妈爸爸舅舅姨姨陆续回来了,爸爸买回了贾令熏肉,妈妈和三姨四姨准备饭菜,我负责摆好月饼,特意在院里摆了一碟,上了一柱香,期望嫦娥、吴刚和玉兔能分享到外婆的美味,二六舅又摆了两盘水果和一碟刚刚煮好的带壳鲜盐花生,嘴里唠着,嫦娥仙子、吴刚和玉兔,你们多尝尝吧。说着用祁县秧歌调哼起《静夜思》,“床前呦那个明月光哎,疑是那个地上霜。举头那个望明月哎,低头那个思故乡嗷。”
屋里的人听见了,整个小院再一次响起《静夜思》的齐唱。“床前呦那个明月光哎,疑是那个地上霜。举头那个望明月哎,低头那个思故乡嗷……”娟娟素魄挂窗前,秋夜浩月分外圆;凝望冷月倍思亲,外婆月饼最香甜。
晚上吃完月饼宴,有几个初中老同学约我去看渠老师,那个送我花生的同学,带着他弟弟,一路上边看灯边问我,
上了大学是不是就可以在太原或北京找到好工作?,然后,不由分说指着弟弟说,好好加把劲,争取考上太原工学院。弟弟蔑了一眼自己的哥哥说,你为什么不考上呢?,哥哥无言以对,半天没有说话。
我岔开话说,其实弟弟只要努力了,考的如何,考到哪里算哪里,没有什么,事在人为。弟弟笑着说,他尽是瞎操心,不过都是为我好。然后大家就嘻嘻哈哈一起看灯了。好像村里的灯没有原来讲究了,基本都是红纱布包着细钢筋焊好的,几乎千篇一律的灯笼,有的映着的是“欢度中秋节”,有的映着的是“欢度国庆节”,倒也齐整。
见到了渠老师他对我说问我,听同学们说你写日记了,很好的习惯啊。我感到他办公室空了许多,摆着简简单单的文房四宝,旁边堆着一米高的写满毛笔字的过期报纸。他说,现在一有空,就试着用毛笔字写日记和练习颜体字。村里好多人家的对联都是渠老师写的呢,同学补充道。你要经常回来给同学们讲一讲学习的窍门,在大学看什么书,有什么好书也多来信推荐,渠老师对我说。
看见渠老师背稍微有一点驼,不苟言笑依旧清癯。
联想起那一年,他帮助我从生产队扛抗粮的事,仍历历在目。那天队里分了一口袋玉米,我力气小扛不动,他上学校路上看见,毫不犹豫直接帮我把粮食扛到外婆家。他吃力地一步一步上台阶阶梯进小院门时被口袋压弯的背影,恒久刻在了我的心里。每当遇见老师,每当遇到困难,就会自然想起渠老师帮我扛粮时坚毅的背影。
三
渠老师见我看他办公桌上摆着的《滕王阁序》,就说,我现在收集咱们祁县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记和代表作,想利用教学之余,慢慢做一些初步的梳理。说着打开《滕王阁序》颂起来: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接着,我和他一道朗读: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同学们齐声复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渠老师对着我们兴奋地啧啧赞叹道,二十岁左右的祁县青年王勃,能写出如此震撼人心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是何等的胸怀和气象啊。
据说修造滕王阁的滕王,叫李元婴,是李渊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绩,但是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能。修滕王阁,就是为了歌舞享乐啊。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誉满天下,我补充道。
渠老师接着说,一个文人能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此生可足矣耶。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景情互渗,水乳交融。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洋洋洒洒,挥洒自如。
我哥曾告诉过我,你外公不仅武功一流,而且特别喜欢唐诗宋词和元曲,曾和好友办过中秋赛诗会哩。那时我哥也特别喜欢唐诗宋词,还和你外公一老一小玩过接诗游戏呢。
你外公说能玩接诗游戏的至少要熟读唐诗三百首,同时,还得熟悉并背诵一二百首宋诗呢。
同学们面面相觑,那个准备考大学的同学弟弟说,我已经背了唐诗二百多首,宋词七十70多首。哥哥回头看着不太爱讲话的弟弟,眼神中透露出某种佩服和惊异。
四
离开渠老师时,圆月已经高挂中天,我仔仔细细看着古铜色的圆月,又一次想起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想起他在赤壁赋中的话:“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的确,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边的声音,眼里的如画江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者所赐的大宝藏,尽可任懂者享用。
到家外婆还没有休息,在等我回来。外婆一生都在等,小时等远行的父亲,嫁入董家后,在小院里等丈夫,等儿女,现在又等我,等他的孙辈。等是一种期待,等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心甘情愿,等是一种对团聚和团圆的期望和希冀,等是对远行者最真最纯最持久的思念,等的是根对干枝叶果花的无尽眷恋和无私奉献。
我告诉外婆见到渠老师的情形,外婆说,渠老师和他哥哥一样敦厚善良,学问和品德都很好,你回来时要经常看他,他可惜没有上大学,要是能上大学,一定是好学问。咱们家也一样,你外公年纪大了,外婆没有挣钱能力,家里困难,没钱让你舅舅姨姨念了大学。直到盼到你上了大学,外婆心里高兴啊。盼得的你的弟弟妹妹也像你一样能读上大学,将来有出息,你外公在九泉之下都会含笑的。
中秋之夜,听着老人的谆谆教诲,我的心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悲,嘴角喉咙有些哽咽,想岔开话头,便告诉外婆,以前和她去贾令镇买的碎蓝花花布,在太原五一路百货公司看见过,又好又便宜。准备开学后,用在山西民间美术杂志社实习看稿子的钱,给她扯上几丈。外婆笑着说,用不了几丈,一两丈就足够了。说完笑着说,以后等你工作了,带着外婆到外头吃买的好月饼一起过中秋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易罡撰于丁酉冬日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