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习作 >

董宅研究系列之《小院故事》第二十八回:思青主探访晋祠,拜贯中寻河湾村

2021-05-11 17:37:45   作者:三跨网
老者起身,拍拍我的肩膀说,后生可畏。你的易经已经不需要有起卦的仪式了,随心起卦,所欲随心逝,欲所离灵在,感物怡情,真心自显。乾起猛,坤不应;刚动疾动,柔圆润。

image.png

第二十八回

思青主探访晋祠,拜贯中寻河湾村

祁县中学的校门,就在南城墙根,城墙的砖已荡然无存,但是夯土还在,足有几丈高,与小土山相仿。我们学习之余,会爬到小山上面极目远眺,美其名曰登高望远。

等我走出校门时,施舅舅已在校门口等我。见我走近,赶忙走上前来,俯在我耳旁悄声说道到,我师父来了,就在小土山后面,你们见个面,他有话给你讲。

我们爬上小土山,一个须发皆白,青衣老者,正端详着我,手捋胡须,平和地看了我一眼,吟道,:江南有水江北流,东山峰巅栖老鸥;春江水暖鸭先知,信马幽燕心无忧。我说,谢谢指点。老者一怔,我随口回应道,江南有水自西流,西山峰巅栖老鸥;春江水暖鸭己知,信马幽燕心不忧。

老者起身,拍拍我的肩膀说,后生可畏。你的易经已经不需要有起卦的仪式了,随心起卦,所欲随心逝,欲所离灵在,感物怡情,真心自显。乾起猛,坤不应;刚动疾动,柔圆润。

老者接着对施舅舅说,高考时间临近,建议孩子聚精会神,等有机会一起到我交城卦山论卦。说罢,老者又说,当下乡里初学者,沾沾自喜,言必称易;初修者,津津乐道,事必问易;真正的解析者,不卑不亢,见事会易;登堂入室者,顺其自然,随心感易……

我记起,刚入高中时,读过的“《周易本义》”上傅青主的批注,傅山曾言,修易理有九层次。于是回应道,您借真山之言启引后学,乃源头活水矣。学生真心佩服,受我一拜。

老师起身,连忙说道到,不敢当,不敢当。老者慈祥的目光,让人如沐和风。我内心感谢施舅舅,请来卦山高师以偈喻理,以理契道,助我启窍。

1980年的春天,比往年到的早一些,我们很快就看见油菜地里黄花遍地,四野飘香。预考我顺利通过,在学校进入全方位备考状态。我暂时放下我的研究,进入功课学习中。

一天我去了三舅家,外婆说,复习费脑子,从今天开始,以后每天你下学路过这里,就来吃一个煮鸡蛋吧。

说罢笑嘻嘻地告诉我,这些日子我把你外公讲的故事,按十二生肖编了顺口溜。一共24段,一部分六段,一个属象分春夏秋冬四段。外婆不识字,都在脑子里了,就等你高考完放假了。

外婆唱道,四十八段顺口溜,往事随风满地走;有喜有欢亦有忧,桩桩件件住心头。说着,给我准备好鸡蛋。我打开沾点醋,不冷不热一口就吞了!外婆喃喃自语道,还是像象小时候一样囫囵吞枣。

她接着说,你施舅舅说,他师父傅说过你易经学得的不错,没有走偏。水平在他之上,施舅舅不服气,准备继续苦修,和你较量。那师父说你施舅舅只得易术,说你术理数法均修,起步比他高。 你可千万不能好高骛远,骄傲自满。

外婆说没有觉得易经水平怎么样,外公在古书上批注有句话,讲到易不远人,物来自应。我解释道。

外婆说,那是你外公师爷的话,你不说起,我都给忘记了。

三  

有一天,我骑自行车上学,离校门不远的地方,不知道谁家的一头母猪带着几头猪在街上晃游,突然几个女同学骑车经过,一个穿着高跟鞋红裙子的女同学把车停下,走过去抬起脚朝老母猪屁股狠狠地的踢了几脚,那猪皮糙肉厚,只是哼哼几声,并无特别反应,相反,那几头小猪倒到哼哼哼直叫。

她踢完骑车扬长而去,我虽不知道她为什么踢猪,但是看着她那趾高气扬远去的背影,真为猪鸣不平。到了班里,看到老师评卷才知道,我和那个女同学她此次三摸成绩都比较靠后,她垫底,我倒数第二。,我一看八开的大试卷,我只做了前面,没有看见后面,还有两道题,根本没有动。

化学老师姓国名稼,我们都叫他“国家老师”,课后他笑着对我说,你怎么国家领土都丢了两个省啊!罪过,罪过。老师真幽默,让我顿时释然。她对踢猪的女同学说,你怎么答题本末倒置,自选题都做了,必选题做了一半,是不是那天踢猪太兴奋了?。逗得同学们满堂哄笑。

一天乔老师见到我说,帮助我整理了小时候听的故事,其中包括外公给父亲介绍绿林人走江湖的规矩以及如何逢强智取,绝地逢生的故事,还有父亲给外公介绍了自己刻印赏印30多年,于方寸之间见大千的体会。乔老师建议我,高考后去交城卦山玄中寺,太谷白塔、太原晋祠和五台山走走,同时,一道去河湾村探访罗贯中故里。

端午节后,几周冲刺。高考来临,我坐在安静的考场,老师把考卷轻轻地地放在我手上,面对着决定我前途命运的考卷,,我思绪万千,心潮激荡。。。。。。……我戴带着草帽,出入考场,外表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非常紧张。

看着报栏里王通讯关于人才学的文章,文笔流畅,见地底新颖,令人向往。

三天后,高考结束。

我长长出了一口气。中午回到家,爸爸高兴地告诉我,准备到太原出差,顺路到太原我姑姑家住几天,姑姑家住在晋阳湖畔,离晋祠不远,爸爸让我游览。

外婆则给我炸了油糕,祝福我步步高升。

我回到阔别一个月的总工会图书馆,了解了山西的历史,晋祠的介绍,知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晋祠铭和傅山先生的行迹,对傅青主的多个方面的成就尤为敬佩。我迫不及待想去到太原。

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父亲和我一起,到了太原姑姑家,姑姑家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我在姑姑家第一次看见爷爷奶奶的老照片,照片上奶奶四十出头,非常年轻,我没有见过,她在我出生前就不幸病故了。!爸爸在太原与嫁到太原的姑姑相互照应。从九岁开始,姑姑每年给我和妹妹做一身新衣服。

我乘公共汽车到了晋祠,树木葱茏,环境幽雅,顺着中轴线,我从大门入,过水镜台,漫步会仙桥,近观金人台,仰望对越坊、献殿、钟鼓楼,走过鱼沼飞梁,仔仔细细端详宋代建筑圣母殿和精美绝伦的泥塑群。然后向北部经过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

在傅山先生修道之地,我长久驻足。古老的建筑,随地势自然排列,崇楼搂高阁蔚为壮观。后转到南部,从胜瀛楼,过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琼楼玉宇,泉流潺绕,心旷神怡。我又去了十方奉圣禅寺,据传是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居处,登浮屠舍利生生塔,晋祠全景尽收眼底。

在“‘贞观宝翰’”亭内,我第一次亲眼看见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六合为家’”的英雄气魄,用“‘经仁纬义’”的华丽文笔,对晋祠背后的悬瓮山和悠悠晋水赞道:

其施惠也;则和风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

……莹氛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 住方圆以成象,体圣贤之屈伸;日注不穷,类芳猷之无绝。 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

晋祠令人流连忘返,回到姑姑家,爸爸用淳厚的祁县土话念李白诗:“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姑父在一旁吟郭沫若诗:“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芊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

爸爸告诉我,太原工学院土木系教建筑学的陈教授是东北大学梁思成、林徽因的学生,他给我们作报告时,讲到过林徽因对晋祠的评价:

……晋祠的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

我说,我看过《晋祠志》里曰:“‘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爸爸说,你凡事都喜欢寻根究底,很好。今年,你要是能考上太原工学院建筑专业就好啦!

几天过后,我们回到祁县老城。

同学们约乔老师,一起到了河湾村。乔老师说河湾村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昌源河流出子洪村口后转弯向西,在河道拐弯处形成了河湾村。听老人们说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就出生在这里。

我已经提前了解到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村里至今保留着一座始建于元代的罗氏宗祠,以及一片“‘罗氏先茔’”墓葬地。乔老师说,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以及与老师施耐庵共同完成的《水浒传》等。

目前,罗贯中故里还有争议,我们今天只是初步了解初步情况,有待下一步研究和考证。同时,激发大家喜欢故乡。

回忆《三国演义》,中的罗贯中在小说中对上百场战争的描写都各具特色,无一重复,写的最为叫绝的是赤壁之战,把军事活动和外交活动将三国时期的主要谋臣战将都引入其中,其各路英雄解决冲突,以斗智伐谋为重,正面交锋为次,是文战非武伐。赤壁之战烧出三国鼎立,曹操、孙权的攻守就临江展开,大做文章,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曹操要灭孙权,周瑜要杀诸葛亮。结果最强者败,最弱者胜;兵最多者败,兵最少者胜。

我想到外婆说过的,外公走镖不伤人,点到为止手留情;一招制敌显本领,十年磨剑心定胜。原来与罗贯中作品中《三国演义》中英雄的英雄精气神一脉相承。

在家里接到学校通知,一周后高考成绩公布, 同学们大家都期待着。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易罡丁酉冬撰于京华。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