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民居契文韵,建筑显图像---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十特色

2019-07-01 15:22:10
晋商故居董宅,距今已有120多年了,和山西晋中祁县一带的普通民居一样,经历了时代变迁的洗礼,到目前为止,从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角度,初步归纳董宅与其它民宅有十个方面不同。

晋商故居董宅,距今已有120多年了,和山西晋中祁县一带的普通民居一样,经历了时代变迁的洗礼,到目前为止,从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角度,初步归纳董宅与其它民宅有十个方面不同。

image.png

略说如下:

1、董宅为晚清建筑,据老人们讲,地基下面用三尺多厚原煤作垫层,既稳且均、又实又匀,暗契五行,火(煤)生土,院子百年以来平平稳稳,无不均匀沉降。

2、董宅空间布局时,营造者考虑和塔寺村建于唐代的普济寺(已毁)之塔对景关系,从小院一出街门往西便可望见巍峨耸立的宝塔,合朝西天礼佛之意。

3、塔寺村前后街平面为二条龙拱寺格局,前街龙头向西(普济寺),董宅位于北向小街(北圪道)第二户,院里地平高出街道三尺三寸,正房地平高出街道四尺八寸,三合院行若“龙爪”(三爪为民间乡绅用,皇家五贵族四爪),为龙佑宝街吉斋。

4、董宅主人董之鍼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最后一代懂江湖语的古典镖师,亲自搜集整理编辑“江湖语”(“丝绸之路”上多民族交流沟通的语言符号系统)。

5、董宅的院里正房门加上东西各三个门,共七个门14个门扇全部征用,作为解放太原战役后勤医院的临时担架,持续时间半年多。14个门板里包涵着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无数故事。

6、1962年易罡于董宅出生,少年在塔寺村生活得到外婆和其它亲戚照顾,2017年在董宅保护与恢复之际,用三月时间完成了笔记体小说《小院故事》,为普通小院立传。

7、1974年易罡在小院开始学习易经,后学习道学、佛学,2004年完成《图●像思维---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生观的整体感悟》,书中提出的“108图●像与文字”在小院孕育。

8、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志荣教授领导研究团队二次赴山西祁县董宅测绘,建立了全国第一数字化民宅(董宅),进行了数字化保护普通民宅的尝试。

9、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志荣教授指导的张广黎同学专门研究董宅的首篇硕士论文,经过1年半的书写并实地考察,2018年上半年完成中国晋商普通民宅的第一篇硕士论文。

10、2018年8月《团结报》山西全域旅游发展课题组专家走进董宅,董宅有幸同一时间迎来了中央省市县镇村六个层级的领导和朋友们,董宅同一时间接待了八方来客,为中国普通民宅保护与恢复之盛况。

image.png

目前,董宅保护与恢复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主党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80多位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易罡特别感激他们的无私奉献。

张学栋字易罡撰于己亥夏北京顺喜山庄(全国人大干部培训中心)九三学社中央联络委工作2018年座谈会召开期间。(董宅小西房门和卫生间恢复之际)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