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山水之城历史底蕴深厚
磐安历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刚刚过去的周末
文学界和建筑界的顶级名家齐聚磐安
徜徉山水间行进历史中
展开了一场文学与建筑的激情碰撞
也为磐安发展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议
初识磐安
相见恨晚
5月10日-12日,名家走进大盘山暨全国第四届“建筑与文学”研讨会在磐安举办。张抗抗、叶廷芳、居吉荣、韩小蕙、谢大光、汪兆骞、丛亚平、刘元举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文学、建筑界名家齐聚一堂,开展学术研讨交流。
绝大部分专家都是第一次走进磐安,大家对这座精致的小城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初见磐安,张抗抗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满眼的绿水青山、独特的非遗文化和山地特色的古建筑让见多识广的她也不由惊叹:磐安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地方!
叶廷芳是衢州人,与老家一样,磐安多山而秀美,这让叶老觉得倍感亲切。在他的眼里,这满目的山能产生无限价值,磐安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他祝愿磐安县就像磐安的山林那样蓬蓬勃勃、欣欣向荣。
▲叶廷芳对磐安的祝福
车行至磐安,汪兆骞就感受到了空气中的不同。磐安高达1630个/㎝的负氧离子含量,甚至让他在下车后,觉得自己有点醉氧了。
▲汪兆骞(右)
在专家们看来,磐安是一方净土,不仅有秀丽的山水,也有彰显地方特色的建筑。房梁、窗棂、门楣上精巧玲珑、镂空精美的砖雕木刻,古朴的古民居,以及美景、民俗,都让人赞叹不已。
走进磐安
一眼千年
邂逅磐安是一种机遇,当专家身处此地时,磐安也正向他们散发独特魅力。这一场“交心之旅”就从一台欢迎晚会开始。
磐安非遗根植于高山秀水,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有着厚重的历史感,或激昂壮烈、或清丽婉约。《龙虎旗》《乌龟端茶》《铜钿鞭》……一个个精彩的非遗节目轮番上演,赢得阵阵掌声。
“建筑与文学”研讨会,是由一批全国知名建筑界和文学界专家自发组成考察团,赴各地开展关于人的生存空间和环境等主题的考察研究活动。在磐期间,考察团先后走进大盘山博物馆、梓誉古民居群、乌石村管头、玉山古茶场、灵江源、孔氏家庙等地。这一场“行走的研讨会”,让大家对磐安有了更细致的了解,也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看法。
在大盘山博物馆,张抗抗说,磐安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磐安、了解磐安。
“这个建筑太重要了!”双溪乡梓誉村的蔡氏宗祠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有一块朱熹题赠的“理学名宗”匾额。明间抬梁结构,边缝穿斗结构,集木雕、石雕、砖雕为一体,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李志荣看了后连声赞叹,拿着手机不停拍照。
梓誉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洪铁城认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不能随心所欲,而是一项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再造工程,通过修复、保护和开发,才能让古村落重新绽放勃勃生机。
▲洪铁城(中间)
一块乌石大放异彩。乌石村管头自然村是“全市农家乐第一村”,村民们同心同力发展旅游,踏实肯干、勤奋持家、家家富裕。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韩小蕙建议磐安将这个经验加以推广,并将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根据地域设计个性化的旅游线路。
当大家走进玉山古茶场,磐安产茶、制茶、售茶历史和赶茶场、竖大旗等特色民俗清晰映入眼前。叶廷芳说,磐安有玉山古茶场和 “赶茶场”这样的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也必须加强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叶廷芳(左三)
灵江源森林公园风光旖妮,游览之余,张抗抗欣然题词:浙中好山水,文学百花园。
榉溪孔氏家庙能升级为国保单位,洪铁城功不可没。建筑学博士洪铁城是这次研讨会的策划者之一,与磐安有着几十年的深厚情谊。2004年12月,他邀请三位古建筑泰斗前往榉溪孔氏家庙考察。一位专家当场指出,正厅明间木梁上雕着龙,除了皇帝御用建筑,这龙只被允许用在孔氏家庙建筑上,榉溪孔氏家庙在人文意义上极具价值,申报“国保”实至名归。继“婺州南宗”磐安榉溪孔氏家庙后,洪铁城又为玉山古茶场获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付出了不懈努力。
▲洪铁城(左)
两天行程下来,考察团 零距离感受了磐安的历史积淀和非遗文化,这些事物,或原始、或精致,或古朴、或恢弘,蕴藏了磐安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沉淀了磐安文化的精髓和底蕴。
瞭望磐安
百家争鸣
建筑与文学虽是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
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同是文化的载体
它们以各自的方式
承载光阴、见证历史、传递思想
关于“建筑与文学的关系”的研讨
交叉点就落在了磐安
张抗抗
国务院参事、原中国作协副主席、小说家
磐安具有优越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找准建筑与文学的交叉点。
叶廷芳
全国政协委员、文艺理论家
磐安是“万山之国”,山城美学价值无与伦比。期待建筑师创造独具特色的磐安风光。建筑师们不要仅停留在讨论文学和艺术上,而是要投入到怎么建造一个美妙的富有诗意的居住地中来。
居吉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副社长
全国各地那么多的建筑和地方,都美不胜收,如何打造宜居磐安、绿色磐安、文化磐安、宜商磐安、精致磐安、大美磐安,值得思考。
洪铁城
中国婺派建筑创立者、建筑师、诗人
磐安的好山好水名副其实,但如何把这些优质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文学是催化剂。未来几年,磐安的发展将迎来无限可能,要从文学、建筑、规划等多个角度慎重思考。农村、山区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型企业向山区转移,高档社区向农村发展将成为新的选择。
林丹娅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散文家
建筑能把我们从诗和远方拉回到现实中,并体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建筑的语言直接有力地对人们诉说了当地文化的品位和艺术美。磐安乡村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经验。
夏桂平
海南大学建筑系主任、博士
磐安是一处充满人文气息的“心灵归属地”,这里的综合发展充满活力,这里的发展路子充满智慧,它是具有整体而系统性的,并最终归结到“生态优先”“生态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路子上来,值得许多地方学习和借鉴。
高鹏程
全国获奖青年诗人
磐安有许多保存完好、辨识度强的古建筑,民间艺术家在修复古建筑时,切勿刻意修旧如旧,只需修旧如初。希望磐安在现有保存的古建筑基础上,在适当的空间建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婺派建筑群落,力求与现代建筑无缝对接,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统一,让磐安的建筑格局既具有现代气息,又符合传统建筑的审美。
情系磐安
心灵共振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一次“行走的研讨会”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动。韩小蕙、汪兆骞、居吉荣等三位专家一到磐安,就不顾舟车劳顿,为磐安的文学爱好者和建筑行业从业者送上专业讲座。他们侃侃而谈、倾囊相授、深切寄语,为大家的创作、从业指明方向。
磐安之行短暂而丰富,二十多名文学、建筑界名家不远千里走进大盘山。他们为这片土地留下人文印迹,为未来发展留下真知灼见,而磐安也让他们心底留下眷恋。
张抗抗表示,磐安对她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乡村元素,她需要慢慢地消化梳理,不一定整章写磐安,但磐安的山水一定会进入到她的文学作品之中。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策划者,洪铁城虽已年近八旬,却始终在会议中忙碌,或是主持会议,或是作为专家交流畅谈,或是为各路宾客迎来送往……他毫不吝啬对磐安的赞美。他说,磐安的山有独特的美,它的朴实亲切就像父亲的脊背、母亲的怀抱。磐安的美是原生态的美,是最高贵的美。此次,洪铁城也为磐安发展留下许多宝贵意见。
名家们在平时交谈、会上交流中对磐安的精心承办表示感谢。从机场接站到返程欢送,从欢迎晚会举办到考察点选择,从会务安排到生活小提醒……时时处处让他们感受到磐安的用心与贴心,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刘元举在返程的列车上感慨:一路风雨相伴,离情更浓。山城的热情、淳朴、原始、自然、精致,给专家们留下深刻印象,大家纷纷期待着下次再相会!
因故不能来磐的高级建筑师、图·像思维(易·像学说)提出者张学栋,特意作诗祝贺此次研讨会圆满落幕。
致铁城
—贺磐安会闭幕
古东阳、有木雕,
识木雕、始铁城,
东阳城、多宅院,
木雕师、技艺精。
铁城兄、拓新径,
融匠中、意匠雄;
数十载、研婺派;
倡评论、立首功;
写长诗、颂建工;
跨界行、根脉通;
管规划、当总工;
做决策、重论证。
今磐安、重相逢;
山水间、颐精神;
建与文、人与人;
历四届、总出新。
过七旬、仍挚真;
天下客、磐安景;
众缘聚、鸾凤鸣;
续友情、期重逢。
易罡吟于京,感佩洪先生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和磐安同志们的辛勤付出,遥贺磐安“建筑与文学”研讨会胜利闭幕。
最后
研讨会向文学家、建筑师们发出倡议
为乡村田野的全面复兴再出发
拿起笔、激荡起创作激情
回眸乡间,重走田野
垄上再现斜阳……
这次活动
让“藏在深山无人识”的磐安传统村落惊艳亮相
文学、建筑名家的到来
为磐安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也将吸引更多的人
走进磐安、了解磐安、宣传磐安
助推新时代磐安绿色发展
打造身心两安“大花园”
上一篇:图·像思维是什么?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