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忆我的父亲董之鍼(承杰撰)

2017-04-19 08:04:43

目 录

小序

一、初出口外

二、学习刻苦、出人头地

三、习武经商

四、艺高胆大、惩服匪徒

五、过杀虎口

六、遭遇野狼

七、抗战时期

八、为乡亲百姓办好事

九、严谨的家风家教

十、喝奶的故事、无私的大爱

十一、编后语

十二、读后感

小 序

众所周知,驰骋天下数百年的晋商,通过对“盐、茶、布、皮、绸”的实物传递,满足了不同区域人们实际需求。他们长期在实践中,发现并创造性地遵循了农耕社会商业活动本身的规律。董之鍼先生就是其中普通而平凡的一员。

董先生以其自己从伙计到掌柜到数十年营商经历,折射出的是祁县晋商善于把握“势时形理机”,善于用独有的方式,通过满足卖家和最终用户的精神层次需求。同时,各具特色的晋商个体活动,促进跨地区跨亚文

化的交融互渗……

今天的读者,透过承杰先生眼中的父亲董之鍼,我们看到老先生作为有志向有胆识敢作敢为的一代晋商,他们通过自己独特、实践体验,升华并凝练出独门的营商秘籍和人生感悟。我们透过一个小村子、一个普通平凡晋商的奋斗史,考察晚清七十年晋商的成败得失,通过生动的故事,体现出作者对传统晋商家风家教家训的挖掘与传承。

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切感人的小小故事,对我们认识农耕文明末尾,工业革命前夜,山西晋中祁县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结构与票号运行机制,考察其历史和时代演变的深沉动因,从而解开晋商有盛而衰的奥秘也颇具启示。

是为序。

易罡丁酉春识于京。

忆我的父亲

——董之鍼

我的父亲董之鍼,字,指南,乳名有儿。生于1887 年,农历九月廿九日,是祁县贾令镇塔寺村人。父亲出生贫寒,自幼勤劳吃苦,天资聪明,酷爱学习。我爷爷早年开豆腐坊因劳累过度早逝,奶奶给人做针线活收入微薄,加上连年灾荒,眼看一家人难以度日……为逃活命奶奶忍痛割爱把16 岁的姑姑打发嫁到邻村,让14 岁的父亲随邻村亲友一行3 人去走西口。

一、初出口外

父亲等一行3 人离家走西口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先到内蒙归化城(呼市)在一商号落脚。初期侍候掌柜做杂货,人家管食宿没工钱,这样维持三、四年后,经人介绍,父亲随伙友们到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开始新的经商生涯。

二、学习刻苦、出人头地

在迪化父亲在《大盛魁》商号做生意,在老板的严格熏陶下学做活、学打算盘、学写字,半年以后他的智慧初露锋芒,得到掌柜的赏识,在培训总考时,笔试题他全部优秀!考算盘时掌柜只管在讲台上念,伙友们在下面打连续加减上千个数字,念多快,打多快,一句不落后。多数伙友出错了跟不上,败下阵来,只有父亲等寥寥几人跟到最后,并报出精准的答案。得到老板的称赞和全体伙友一致认可。

在商号里要顶身股,一般需要三年时间,但父亲入号一年半后获得了可以顶身股的权利。

三、习武经商

在那动乱的年代,出门做生意是很难的,如果没有自卫能力做生意更是难上加难。那时候出门运货没有火车、汽车,全靠骆驼,他们商号运货的主要路线是从迪化(乌鲁木齐)至北京、天津近万里路。一年可跑两趟,两个来回四万里。他们把新疆的皮革、等当地土特产运到京、津两地,再把东方的工业生活用品布料等运回新疆。最可怕的是,往返途经河西走廊时遇到劫匪拦截,货物和骆驼被抢,人员被打伤杀害…… 为解决此难题,商号在全国高薪招聘武术高师,先后请到全国有名望的刘连富、刘翔,河南马师傅等高师。商号规定全员习武,不习武者全部辞退。在武术老师的教导下,从此商号里习武成风,日日勤学苦练,大大提升了商号伙友们的自卫能力,经过十几年的勤学苦练,父亲练就一身好武艺,他擅长练“六合心意”与“螳螂形意”、长拳、八卦、太极、器械会:棍术、七截鞭、刀、剑等……还会轻功,由于父亲武功好,深得老板器重,升任为二掌柜,让他负责伊利分店的外柜,升为镖师,商号生意日益兴旺,驼队也由几十峰增至几百峰。

四、艺高胆大、惩服劫匪

在一次押运货中,父亲等10 几人押运200峰骆驼上路了。途经河西走廊时真遇到了一伙劫匪,约有四五十人,手里都拿着钢钗大刀、长矛、木棍等武器。突然出现,一下子

围上来,拦住去路扬言:“要活命的把东西留下!”,驼队长达好几里地,当前面停下来后,后面还在走,当时父亲骑马走在队伍中间,听到前面传来被拦截的消息后父亲催马赶到前面,见两个伙计被围在中间,三个头目见上来个骑马的,知道是带头的暂停了抢劫,父亲上前问:你们要怎样?一个头目见他身单力薄说:“要你的命!”想活命就把东西留下,说着就要动手,父亲见状,并不畏惧从马背上抽出白蜡棍,就同三个头目动起手来,只三五个回合就把三个头目全打翻在地,留了他们的性命,劫匪们见三个头目都跪地求饶,统统跪倒地上,父亲对他们狠训了一顿,说:“下次再遇到你们决不手软”,劫匪们连连应诺不敢了。父亲放他们回去了。从此商号连续多年没有再遇到劫匪,父亲在商号

的声誉也越来越高。

五、过杀虎口

在走西口的路上,杀虎口是必经之道,那里山势险峻,灌木丛生,特别有一片千百年的古树,在道路两侧高大的树冠交织在一起,长得像人头马兽一般,让人见了不寒而栗。每到此地,骆驼要停住脚步,马要长鸣嘶叫,人也不由的起一身鸡皮疙瘩,许多前人在此吓得退缩了,但父亲却勇往直前,也

怪,自那以后有了头痛失眠的毛病。

六、遭遇野狼

父亲讲述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件。记得有一年,夏秋之际,他押运货物,驼队走在内蒙大草原间,恰逢晚上休息,当时天空没有月亮,晚饭后,他到帐篷后十几米的地方去大便。刚蹲下不久,突然感到背后一股凉气好像有一个人把双手搭在他肩头。习武之人出于本能反映,父亲双手闪电般抓住肩头的东西屁股一撅,把背后的东西重重地摔在面前,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野狼,它在地上翻滚了两下,不停地嘶叫着,而后拼命地逃跑了。父亲说要不是裤子开着,只要一个寸步上去补上一脚就可以结果它性命。后来父亲回想当时情形,确实危险,他说幸亏当时没有扭头,要是一回头,野狼就会一口咬住脖子,喊人也来不及,只能被野狼咬死吃掉。父亲说过,吃人的狼就等你回头。

听着父亲讲述我们都屏住呼吸心惊肉跳。

七、抗战时期

(一)给八路军送粮送饭

抗战时期,塔寺村隶属“祁北区”也是日伪军敌占区的村庄之一。日军侵占祁县期间父亲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给我八路军送粮送饭,积极传递内部情报。有次,老支书刘定东与地下党领导人被日伪军围困在野外。空墓中,那段时间母亲日夜做饭,父亲在夜里偷偷给同志们送饭,坚持了好多天才摆脱

围困。

(二)维护百姓与鬼子

1940—1942 年间,日本鬼子在祁县地区活动猖狂,在塔寺村东南的东六支村驻了一支日本分队,估计有三、四十个人,领头的队长是个连鬓胡子,很凶,经常带人在东六支与周围邻村到处寻找花姑娘,杀人放火抢东西,当地百姓被欺辱的不能活,父亲与几个伙计们实在看不惯就想收拾他一下。后来,这个鬼子头目失踪了,日军到处查询,不知去向,两个月后他们在塔寺村的一眼枯井中找到了尸体,日伪军怀疑是我父亲等人所为,就抓捕了怀疑的七个人,让他们每人自备一张铁锹,把他们押到村外地里各自挖一个2.5米深的圪洞,挖好后把他们推下活埋。就在

他们即将挖好的时候,突然四面枪声响起,原来是我地下武工队赶到营救,日伪军仓惶逃走,父亲等七人幸免于难。

(三)轻功助阵、虎口脱险

还有一次,日伪军把全村百姓集合在村公所门口,一个个严刑拷打,催交公粮,父亲站出来说:“我们没有粮食,我们都没吃的。”日本人就要拿他开刀,父亲跳出圈子跑了。三个日本鬼子后面紧追,边追边开枪。把父亲逼到了一个死胡同里,三个鬼子追进胡同抓人。结果胡同里什么也没有,原来父亲已经跳上房顶走了,日本人抓不到父亲就把我的母亲与孩子们抓到村公所,扣在鸡笼下不给吃喝,让饿死,两天后村保长再三讨好,才放回,答应日本人,我的父亲回来了就交给日本人处理。之后,乡亲们知道父亲活着,问我母亲:“有哥那次是咋脱身的。”母亲才告诉了他们:“你有哥有一身好轻功。”我见过有一次我同他一起出门,他在前我随后,我刚回头关门他不见了,抬头看他蹲在瓦棱上,早就上了屋顶。

八、为乡亲百姓办好事

(一)互帮互助

1935 年因祖母病重,父亲辞职回乡,回到家后开始经营家务,培育儿女。祖母去世后,父亲购买了一处房子,三、四十亩地,因为他一直在外经商不会种地,结果买到的土地都是圪洞地、碱地、收成甚微,就请后街铜链叔叔来家编工互助,就是把我家的地都交给他来经管。每年打下的粮食分成两份,一半给铜链叔叔,铜链叔叔没家,父亲还帮助他成了家。

(二)抗灾救灾、救济村民

塔寺村紧靠着昌源河,1936 年夏天连续下大雨,一个月后昌源河洪水泛滥,淹没了塔寺大半村,街道上有的地方洪水达两米深,有的地方涨到半墙,有的整个院子淹没在水中。村里成立了互救会,父亲是村互救会成员,他给村长提议:让村中遭水淹没的家庭到院心较高的院子里避难……我家院址高,许多乡亲集中在我家院中,父亲让大家在风道架起大锅灶,让母亲与妇女们为乡亲们做饭。当年我们家麻元地由于是圪洞地庄稼都淹没了,颗粒不收,后来几年连年水灾,生活极为困难,为了生计,父亲到祁县城内一高校,当了勤务员,每月能给家中增添一份微薄的收入,我的两个哥哥和姐姐上学了,学校要交学费书费,没办法父亲又背起文具包走村串校做小生意,赚个零花钱就这样免强度日。

(三)传授武艺

父亲回乡后,许多亲朋好友知道他有一身好武功,都想拜师学习,父亲尽管生活困难,教武术从不收钱,总是免费教,在谷恋村有连成哥狗八哥,怀喜哥(高星明)来宝、东昌等人。三合村有原一高校校长范国栋等。练武术的总地址在谷恋学校,还有大批学生。

(四)开办了戒毒所,振救吸毒败落家庭

在传授武功的同时,父亲发现西六支村吸毒成风,许多年轻人成为牺牲品至使家庭败落,父亲就借传授武功的威名在西六支村开办了祁县第一个民办解毒药店、戒毒所,挽救了不少吸毒败落同胞,为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受到区政府与群众的一致好评。

九、严谨的家风家教

父亲说过:做事就是做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严谨,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从小就要求我们兄弟姐妹这样做事。例如:我八、九岁时成天就知道跑出去玩耍,一天父亲要我打扫院子和街门口,我没有认真去扫,一会儿就扫完了,门口台阶角落有污物也没有扫除,他老人家瞟了一眼问我:打扫完了?我说扫完了!他看着我严肃地说道:你去替我验收一下吧!我看着他心里明白,自己扫得不干净交不了帐的。就认真地把院子和街门外面又重新扫了一遍,父亲满意地笑了,说: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十、喝奶的故事、无私的大爱

父母亲的家风、家教象温暖和煦的阳光、雨露沐浴着我们兄弟姐妹成长,特别是在他们身上传承、故有的优良传统、优秀品德在无意无形中启迪着我们的心灵。一次父亲回来带回一小盒桶装洋奶(是铁皮密封包装)一天晚上父亲在奶桶上边钻了个小孔。他把我们兄弟姐妹和母亲都叫到一起,让我们依次坐成一个圆圈,就是:父亲、母亲、大哥、二哥、姐姐、我、妹妹,坐好后父亲说这桶桶洋奶我们今天喝了吧,家里人都在,每人一口轮流转圈,轮到谁谁喝,喝完为止。我开头:他边说边喝一口,把奶桶传到母亲手里,母亲喝了又转给大哥手里……大哥喝时,发现奶桶里奶水还是满满的,就说:“爸妈他俩都没有喝!讽道咱们了,咱们也不喝!”大哥把奶桶放在中间,我们都看着爸妈表情,一家人静静地坐了好半天,爸妈都笑了,无奈父亲又拿起奶桶:好、好、我一定喝。爸喝了一点,随口咽下去一口唾液,奶桶交到妈妈手里,大家又盯着妈妈喝,同样妈妈喝了一点咽下大口唾液……其实,我们都看出来的。都叫爸、妈大口喝,但,我们说什么也无用。第二次转过去,他俩人还是那样,最终还是让我们兄妹把奶喝完。像这样的事,在我们家里举不胜举……平时在吃饭时也是这样,爸爸妈妈常常是让我们先吃,他俩后吃饭,不多了他俩就让来让去,没饭了后面人就喝点面汤菜汤。妈妈知道爸爸年龄大了,吃不上更不行的,后来干脆做好饭先给爸蹭到一边,再让我们吃,我们兄弟姐妹都同意。这样做后来最苦的是我妈妈,因为常常到后面妈妈吃的是剩下的饭,不够了就喝点菜汤、面汤……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我们敬爱的妈妈常常晕倒在地,原来不是有病而是肚子饿的。一九八四年,我们敬爱的妈妈离开了我们,享年67 岁。

记得小时候一到晚上,总有不少人来我家学练武术,见父亲一招一式地教,是那样的耐心,那样的认真,一点不马虎,他教每一个动作都是循循善诱,反复的做师范,再认真去纠正,学会后再练几次给他看,对我们兄弟姐妹也是一样的一丝不苟。记得教我们写字、打算盘,要求写字时必须坐正,不能歪歪扭扭爬在桌上,抓笔正确笔杆要求垂直,每笔每划都要认真下功。学打算盘,要求指法正确,反复苦练。父亲就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严格要求我们的。父亲光彩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一生,时

至今日每当回想起我敬爱的父亲总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父亲的家教家风与经商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进!奋进!

编校:杨慧渊

打印:董晓华

编后语

“忆我的父亲——董之鍼”这本小册子、小回忆录,是在外甥学栋的建议下,经过个月的回忆整理、加工修改,现在完成了。在整理编写过程中,感谢县誌办主任杨慧渊同志的大力支持、感谢我的女儿董晓华和她的好友同事王晓慧的帮助。部分内容询问并请教了我的二哥董承烈,他帮助纠正了不准确的记忆,同时,充实了相关内容。过杀虎口一事,是我的二姐董承莲提供的故事。家风、家教三妹董承兰做了很好补充。

作为董宅后人,为了传承家风,大家彼此团结,建言献力,本文作为初步成果,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疏漏不妥之处肯定不少,请各位戚有补充完善。

承杰于二〇一七年四月

读后感……

一口气读罢三舅散文力作《忆我的父亲》,掩卷而思,夜不成寐。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老外公跃然纸上。一个个关于外公的故事生生活现,可触可受。无论是讲述走西口的勇猛威武,还是追忆养育子女的父母辛勤付出,如身临其境引人入胜。透过三舅的娓娓道来,平实的言语里,我们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情深意浓,舔犊之情跃然。

许多事情,也许只有等到我们当父母时,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父母亲对孩子们的那份爱,是那样无私,那样细腻,那般醇厚,那般平实。三舅的回忆,文不长情长,言不深爱深,感情丰富而内敛,话语不饰而厚朴。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四十年前,和煦微风的月夜,围坐在董宅小院,望着满天繁星,聆听大人

们唠久远的故事……昌源河畔、梨花盛开,乡间小院,老小聚拢,娓娓而谈,其乐融融。正所谓:

晋商文脉代代承,老宅蕴涵精气神;

家传耕读重言行,先贤故事启后人。

外甥学栋撰于京丁酉春,三舅《忆我的父亲》读后。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