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挖掘 >

图像思维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王国华教授研究团队成果)

2016-04-29 11:04:04

一、图·像思维简介

(一)图·像思维的前世今生

(二)名家点评图像思维理论

二、图像思维的在诸领域的影响

(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二)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三)对汉文化传播的影响

(四)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共融关系的影响

三、图.像思维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生于晋:图.像思维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

2.提高文化创意人才的直觉思维能力

3.加大“三跨”才人的培养力度,营造宽容的成长环境

(二)修于蜀:图.像思维与建筑创意设计发展

1.图·像思维与建筑设计理念

2.案例解读:童心幼儿园与德阳石刻艺术墙

(三)练于琼:图.像思维与文化创意产业策划

(四)战于桂:图.像思维与地区形象提升塑造

(五)归于京:图.像思维与文化创意产业本质

1.文化创意产业的本源

2.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

3.本文对中国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一、图·像思维简介

百年春来早,沉积数十载,一朝得颖悟,尽在图像中。遂呈一百单八像于脑海,应一百单八字于心田,手神相通,形意比合,一气呵成。(摘自张学栋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图像思维》后记)

(一)图·像思维的前世今生

自2004年春,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学栋(字:易罡)先生创立的图像思维理论(易象学说)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界的反响和回应,同时,荣获多个国际奖项。《图像思维》以充满灵动和神韵的108个图、像与文字,表达了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共融关系的整体感悟。许多研究者指出,《图像思维》对今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跨领域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影响深远。

张学栋,字易罡,山西人,高级建筑师。先后从事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政府管理研究与实践等工作。现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九三学社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社中央参政议政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论著近十部。长期从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融关系的研究,2004年3月出版《图像思维-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融观的整体感悟》,提出图像思维理论(易像学说)。2006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市召开的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世界创新大会”上,荣获”乔治科兹梅茨基奖”,2008年荣获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SDPS)院士称号,2012年5月29日因张学栋提出的图·像思维理论(易·像学说)在跨学科跨领域思维创新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被国际跨领域高级研究院(ATLAS) 聘请为首批院士。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享此殊荣的学者。

“图像思维”理论(易像学说),是张学栋先生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创立的,他把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融关系的整体感悟,用以“势、场、道、灵、态、恒”为代表的108个图像与文字表达出来,为人类具象与抽象,理性与感性、灵感与顿悟的传统思维理念与方法,开辟了全新的视角与空间。一百零八的图像代表着人类思维的108个新路径和新视角,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集群合成式思维,拓展了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同时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和自身的奥秘开拓了崭新的道路。

张学栋先生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荣关系的整体感悟中提出的易像学说对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以及在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思维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已经出版的《图像思维》、 《易·像艺术-张学栋心灵艺术》邮票,以及合著的《图·像思维与哲学》(易罡、严放著)、《图·像思维与道学》(易罡、梓宁著)、《图·像思维与文学》(易罡、阿东著)、《图·像思维与佛学》(易罡、智宣著)、《图·像思维与人生》(易罡、刘坚著)、《图·像思维与水》(易罡、国岭著);以及即将出版的《图像思维与人生》、《图像思维与生活》、《图像思维与传媒》、《图像思维与修为》、《图像思维与金融》等作为图像思维研究系列的系列成果,均是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图像思维理论的拓展与深入。

自《图像思维》出版八年以来,作为易罡对东方古老智慧的一种创新表达的探索性跨领域研究,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它一定会为更多的人所理解所接受,并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自身产生积极影响和重要的作用。例如《图像思维与人生》是通过对108个图像与文字简明的阐述与注解,表达了对宇宙和人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生的经历的感悟,从一个较新的角度说明了“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道理”。即将出版的《图像思维与生活》在对108个图像与文字生活化的阐述与注解中,把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与事件,进行了疏理与精炼,把对生活的感受与体悟融汇于小故事、小人物、小生活常识之中,读后使人在轻松的思考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图像思维与传媒》把108个图像与文字与传媒活动的方方面面结合,透过一个一个的事件,分析并阐述人们认识外部世界与自身的感触与特征,在对新闻现象观察与思考之际,启发人们通过图·像思维,实现跨文化、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语言的沟通与对话,在“得图生像、观像忘形”的中,感应东方文化的智慧与博大;体悟圣贤对宇宙与人生的真知灼见。《图像思维与修为》把108个图像与文字结合了108个修心养德的故事,通过故事把华夏大地上浑厚奇绝的山水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操,以及古人关于生活的见解、生命的经历、生存的历程,具体而形象地表达出来,合著者流芳先生长期在社会管理部门工作,与各种人打交道,在其工作中,感到真诚、善良、美好与虚伪、丑恶、阴险的巨大对比,必须宏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心随形动图始生,势随场呈像自化”,使人在起心动念间,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整体感悟中找准自身定位,修善积德,觉悟人生,孝顺父母、回报社会。

《图像思维与水》把108个图像与文字人类对水的认识,以及人与水的关系进行了简洁的阐述,把《图像思维》中,以“势、场、道、灵、态、恒”为代表的108个图像与文字所贮藏的思想火花,创造性地运用于势水、理水、顺水、引水、治水、节水及海水淡化之中,在对与水的对话中,表达了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融关系的整体感悟,拓开了人们认识水的思维局限性,为人类科学认识水、运用水、开发水,打开了一条新路。

(二)各路专家学者点评图像思维理论

美方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易罡先生提出的图像思维理论(易像学说),用一百零八个凝聚着东方神韵的图像与文字,整体感悟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融,为人类认识宇宙与自身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全国政协常委、原农业部副部长、九三学社原副主席洪绂曾教授,在张学栋荣获”乔治科兹梅茨基奖”颁奖见证会上指出:“我们知道,关于思维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课题。思维研究的每一步探索成果都会有力地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新生活模式的形成。人们通过思维认识世界、理解自然和自身。正是这种探索实践,不断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就思维而言,作为最基础性的研究,不管是整体感悟,还是理性洞察,不管是历史的逻辑的方法、还是科学的技术的手段,只要是对主、客观世界本质特征把握的探索,必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设计与流程科学协会(SDPS)院士、美国德州州立大学IC2研究院院士叶祖尧博士(Dr.Raymond T.Yeh )在5月29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研究所举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专家座谈会暨张学栋院士受聘见证仪式”发言中指出:国际跨领域高级研究院(ATLAS)院士评审委员会专家对张学栋先生著作《图像思维-对自然 人 社会和谐共融观的整体感悟》一书中所提出独特新颖而有力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感到震撼。他们了解该书是张学栋先生30余年来对传统中国文化潜心钻研的结晶,其思想是在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现、融会和超越中完成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东方传统智慧结晶的108幅图像蕴含了如此强大的能量。在这能量场中同时包含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也契合了认为宇宙具有自组织性、互补参与性与创新性的新科学观。因为这种契合,《图像思维》可以说是传统东方文化与新兴西方文化中间很和谐的一道桥梁。传统上认为亚洲人的创造性主要源于模式认知,新模式的出现源于其语言结构,但《图像思维》粉碎了这一传统说法。易罡创作这108幅图像的一小时,是精神处于无著状态的一小时。在这样一种完全融合于自然的状态下,图像与文字是作者直觉意识的自然释放,也是他30多年 潜心钻研的结果。他把对中国语言、艺术和宗教传统的思考融会贯通并加以超越升华,最终凝结为108幅绘图,其中,每幅图像同时包涵了量子(现实)与力学(现象)两个方面,每个学科都必须在各自语境下找到各自解释现实的方法,《图 像思维》确实是一部跨学科的杰作。

学者胡帆: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系辞上传》),易罡不是圣人,但他呈现给大家的《图像思维》正是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百又八个具像、甚至幻像符号,通过这种隐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融观的整体感悟。一百又八个“像”。通过主观将事物高度抽象,变成符号,使认识客体融于主体中,达到物我一致,天人合一。这种从整体自然来考察人生、进而明了自然之生存法则、以确定人类行为方式的思维,正是现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任何财富都会千金散尽,惟思想可绵传千秋。

华中科技大学胡道立教授,评论道:该书引人注意之处在于,作者是在中国时尚之风盛行之时,在潜身时代潮流数十载之后,思接千载,感悟翩跹的——善观形者,感天地之动;善察势者,怀仁爱之心;善悟道者,藏忠义之旨。他以一名建筑师的触觉,听到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不谐和之音,看到了世人重物而轻形,重理而轻像,重能而轻势,重机械累积而轻精练积淀。他主张认识世界要综合考查多种思维单元——形、态、场、灵、势、道,即形定态生,态生场呈,场呈灵应,灵应势呈,势呈道生,以阐明他所说的“图像同构,形象共生”的真实含义。还有,从中国语言的生成来说,他采用图像为主的形式表达思维活动,这就回到了中国文字最初以形象诉诸视觉器官的非语言代码本体,颇具中国特色。他听凭心灵的召唤发出了拓展思维的信号,这就强调了以人为本、归朴返真的真知灼见。

对《图·像思维》,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白钢点评: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能够役万景。搜求于象,心入于境,遂得神韵。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离形得似,意象始生;图有尽,意无穷,谓之脱俗。——掩卷而思,此乃《图像思维》之真功也。

二、图像思维的在诸领域的影响

2005年6月,张学栋先生的图像思维理论荣获美国加州、内华达州政府奖,以表彰其在人文和艺术领域的贡献;2006年6月,在美国圣迭戈市召开的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SDPS)“世界创新大会”上,张学栋先生凭借图像思维理论荣获了”乔治科兹梅茨基奖”[①]。 乔治科兹梅茨基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图像思维理论以“势、场、道、灵、态、恒”为代表的108个图像与文字,创造性地表达了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融关系的新认识,展现了东方智慧对世界的整体把握,对人类追求和谐与共富、提升身心幸福层次具有一定意义; 2008年6月,在台湾地区举行的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SDPS)“设计与流程全球的合作: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学栋先生荣获该会(SDPS)院士称号;2012年5月,张学栋先生因其图像思维理论在跨学科、跨领域思维创新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被国际跨领域高级研究院(ATLAS) 聘请为首批院士,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享此殊荣的学者。

国际跨领域学术研究机构对图像思维的首肯与表彰,说明源于东方传统智慧,成与当下的易像学说,正在慢慢受到东、西方学者的共同关注,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赞同。许多学者认为,在21世纪,也许这种新颖有力的表达方式,将喷发出无穷的潜力,带来传统思维格局的打破与思维视角的丰富 ,对促进包括文化创意在内的思维创新和创意产业新发展意义非常。

(一)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张康之教授指出的:如何思维的问题,是科学和生活的根本,有什么样的思维,人类就会用这种思维去认识世界、去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把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理解作为理论提出来,并建构自己的生活模式。科学无非是思维的建构,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科学,就会进一步根据科学的观念去重塑生活模式。既使人类在思维方式上是共有的,由于科学家在思维活动中的差异,也会导致科学理论上的区别,进而会提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建构方案。所以,研究人类的思维方式,去捕捉人类思维方式发展方向上的可能性,才是一切科学研究中最基础性的研究。张学栋先生在自己的研究中感悟出一种”图·像思维”,并以特殊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思维,给人以奇峰突现的感觉。虽然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严整地框定了人类的科学活动和各种各样公共生活的今天,要理解和接受张学栋先生的”图·像思维”,还需要时间来提供心理准备。但是,就”图·像思维”所喻示的另一种科学发展方向和生活模式建构方案而言,那是确定无疑的。

“图·像思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或者说,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悟出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该书的”自序”中,张学栋先生用”势、场、道、灵、态、恒”六个字概括了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如果把这六个字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它是包含着一种科学发展和整体性地把握世界的逻辑的。而且,这六个字所表达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内蕴的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征。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分解为各家各派的话,那么,某一家、某一派可能只拥有这六个字中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才可能完整地表现出这六个字所概括的特征。由此看来,”图·像思维”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一家某一派的继承和发展,而是一种整体性的继承,作为整体性的继承也就无疑是一种发展了,是在思维方式这个层面上的一次探险性创新。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有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整体性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被提出,但是,它的各种特征是分别存在于各家各派的学说中的。在西方,古希腊各家各派学说中所包含的思维片断得到了近代以来的系统整合,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思维方式而作用于科学和公共生活,因而造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巨大文明成就。中国古代所提出和拥有的另一思维一直为各家各派零散地分别拥有,缺乏一场系统整合的运动,所以,它无法以一种统一的思维方式出现,以至于在科学研究和公共生活中表现得”无能”。当然,在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层面上,传统思维是一个统一性的整体,并发挥着巨大的整合社会的作用。在如何使这种思维方式实现自觉的问题上,我们所做的工作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现在,张学栋先生用”势、场、道、灵、态、恒”六个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思维,表达了让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化、系统化的愿望,如果它能够演变成一场系统整合中国传统思维的运动的话,可以相信,人类的未来科学发展和公共生活模式塑造,都会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显然,人类走向未来的道路不应再在西方思维方式的线性导向下前行,人类需要在思维方式这一科学研究和公共生活最根本的层面上进行反思,去发现另一条可能存在的道路。张学栋先生的”图·像思维”给予我们的正是这一方面的启示,所以,是一项可贵的探险历程。“图·像思维”启动了这样一个进程:把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拥有的那种思维方式”合法化”,使它成为科学研究和公共生活中也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样一来,也许中国人就能够把”根”留住了。有了这个”根”,就会拥有生命活力,就能繁衍生息,就会为自己开创光明的未来,也同时为整个世界开创光明的未来。 应当看到,《图·像思维》一书还只是一项全新思维方式建构工程的开端,它给我们指示的仅仅是一个方向,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有着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我们能够在这个空间中施展创造力的根据: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成就,也包括西方思维方式中的合理要素。我们应当把”图·像思维”作为一种更高级的思维方式来加以建构,它高于中国古代的思维,是因为它不是零散的、分别存在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学说之中的;它高于西方思维方式,是因为它不满足于抽象地把握世界,而是包含着一切抽象合理性的整体性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图·像思维”将使中国固有的思维实现自觉而成为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将使西方思维方式得到升华。这就是我们在《图·像思维》一书中所看到的努力方向。

(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当今的时代属于一个不折不扣的商品时代,在商品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功利主义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强调利益的得与失,拥有的人因物的占有权而忘却了个体在宇宙和自然中所应该具备的畏惧感,没有所有权或者所有权程度较低的人正在为他们没有得到的物而耗尽身心之力。在这个甚嚣尘上的浮华世界中,图像思维理论代表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倾向,它代表了一种对真、善、美积极求索的韧劲,这种对于认真、严肃和深刻的人生意义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融的追求代表了社会意识中良性和持久的一面。

(三)对汉字传播方式的影响

图像思维理论以独具东方神韵的108个图像和简约的文字,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融关系,形象地展示出来,这对于西方人了解和认同东方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首先,图像思维理论有利于修“眼力”,促进人类学会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和自身;其次,有利于修“心性”,靠智慧和知识积淀升华,培养心灵对物与人的感应能力,进而学会感受人与自然、社会的多层次复杂关系;最后,有利于修“神妙”,靠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共融关系的整体感悟、整体把握,最后达到图像思维,直达心物交融,实现真正的图像思维学汉字和汉文化,自然达到“取诸物则随性而率真,感万幻则顺理而兹明”。在知识时代的今天,图像思维理论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人人皆可研修,人人皆可追求,它把对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融的整体感悟,融汇于日常汉字与汉文化交流环境之中。

(四)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共融关系的影响

虽然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一些国际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比如随着局势进入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以及各种各样的利益纷争,局部战争和流血冲突仍然此起彼伏;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自身进步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在无暇顾及生存背景及内心世界所隐含的种种现代危机的今日,和谐与安宁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在某种意义上,图像思维理论给出的不仅是一种心路末端的悟证,也是一个启迪人类思想、获得心灵解脱的灵感源泉。图像思维理论正是通过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融观的整体感悟,发掘了中国传统图像思维“和谐共融”的思想精华,对反思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正如易罡先生所言“对宇宙和人生奥秘的探索是人类共有的特性,用图像进行思维是我们认可外部世界与自身的必然选择。图像可使过去、现在、将来融合,可将心灵与历史、文化贯通,把宇宙与心聚合在同一个时空下,从而实现对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融的整体感悟”。

在人类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之际,图像会逐渐成为人们感知、理解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这就愈发凸显了图像思维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叶祖尧博士指出:“在当世界创新思维的研究者们,探求思维格局如何打开时,图像思维将成为是一把好钥匙;当全球的创意实践的行动者们觉悟到读图对创意的巨大作用时,图像思维会成为一个和向导,一座亮丽的彩虹桥。易罡在此时此际,在特定时间与空间提出图像思维理论,本身就充满着东方智慧。

有学者预言,图像思维理论和108图像与文字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许至少是1500年或更长,但是,对于觉悟者,也许机遇就在文化创意生机勃发的当下。 叶祖尧博士(Dr.Raymond T.Yeh )在国际跨领域高级研究院(ATLAS)院士聘请见证仪式上说:“。。。。。21世纪的许多问题的复雜性已不是单一领域中可以解决的,必须通过跨领域思维碰撞来发现并凝练新的思想,探索全新解决的方法。” 叶祖尧说,其实,对图像思维理论和易罡先生的院士聘任,标志着西方学术研究同行们,已经从对中国制造的关注,转向了对中国智慧新成果的关注。

三、图像思维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

易罡先生在《图·像思维》一书序言中说道;“余生于晋、修于蜀、练于琼、战于桂、归于京。观太行而势汾水,游天府而道三星,走琼崖而敛五指,冲八桂而行漓江,奔幽燕而颐京华。”在人生旅程中,他非常注意把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蕴入其设计创意策划活动的实践中,其中,对自身创意思维格局的打破,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所体现。下面结合张先生的人生经历来,一一叙述。

(一)生于晋: 图·像思维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

儿童时期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感知力、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文字等的黄金时期,也是图.像思维形成的最为关键时期,所以创意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注重儿童时期图.像思维的熏陶和引导,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人的创意意识与创新能力在15-18岁时间段达到最佳。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萌芽、起步阶段之后,已经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易罡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破土时期,其内在运转机制和外在表现流程等方面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本土创意人才培养,建立中国创意人才梯度阶梯。

儿童是创意人才阶梯的基础,也是中国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领导者,故儿童时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教材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周围环境营造等各个方面加大力度,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易罡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从破土到高峰需要3-4代人的持续努力。

2.提高文化创意人才的直觉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类型一般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一般来讲,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以“概念来思考和表述思维活动,以判断、推理、论证作为思维的环节”,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②]。形象思维以“形象来思考和表述思维活动,以联想与相象作为思维的环节”,间接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直觉一般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直觉思维有时候表现为人们对事物突然理解或醒悟的思维状态,带有更多的实践色彩与个人色彩。从亚里士多德“直觉”的提出,经爱因斯坦“直觉飞跃”的模式,以及佛教强调的“顿悟”思想等,都是直觉思维的具体体现。

直觉思维具有瞬间整合的特点,还具有形象伴随的特点,文化创意人士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努力加强直觉思维,实现从“观景感物”到“观象知心”的转型,并捕捉时而迸发的灵感显现,即让几种思维形式联合作战,那么,必将大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使思维能力得到大爆发,最终形成自己的智慧工厂,以创意不断促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3.加大“三跨”才人的培养力度,营造宽容的成长环境

首先,加大“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创意人才综合能力。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包含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 、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 、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等九大门类,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性。这就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要具备多领域的知识积淀和综合创新能力。

所以,尤其要注重文化创意产业T型人才的培养,T型人才是指按知识结构区分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类型。用字母“T”来表示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对于文化文化创意产业T型人才而言,要求既有较深的文化创意产业某个行业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这类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

其次,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宽容的人才成长环境。祁奚(前620–前545)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其举贤故事[③]大家耳熟能详。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举贤思想仍然适用于当代中国,突破在少数人中选才的束缚,坚持“慧眼识贤,秉公任贤”的原则,上下齐心合力形成良好的识人、用人机制。鼓励、褒奖和呵护那些创意人士,避免创意人才或创意思想被扼杀在摇篮中,让创意人士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营造“尊重人才,重视创意”的社会氛围。

(二)修于蜀:图·像思维与建筑创意设计发展

1.图·像思维与建筑设计理念

图·像思维是对自然、社会、人类和谐共融观的整体感悟,它把存形于天地之间的万有,回归到肇始一,它既是思维的觉醒,又是思维的回归。对于今日中国建筑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中国整个设计与流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当然要回归到东方文明中国文化的主脉上来,回归到中国精神的主线上来,回归到中国建筑的主流上来。

一个好的建筑创意的产生,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具备三个方面的基础: 一是热爱生活。有对宇宙、人生不懈探索的精神。一个建筑师,就是一个探索者;二是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力求整体把握、深入感悟孕藏于中国古老建筑与园林、山水与城市中的虚实、图像、色空、阴阳关系。三是对天地日月、山川草木有感应。建筑思维的三大要素用道学里的思想概括出来就是“恍惚兮明明,吐呐兮白白。道至玄至明、至奥至白,冲太上而贯八极,盈虚空而福万物。”

建筑师进行建筑创作运用图像思维时,必须修炼四种素养,即“纵情于山水,感天地之灵动;畅意于田林,会日月之精华;舒心于草花,通星辰之微妙;贮心于鱼虫,达土木之神化。”图像思维要求建筑师极端严谨,在细微末处下大工夫。即“感于芥末,微其微;怀于峦尖,揽其揽;藏于蚁穴,渺其渺。”

2.案例解读:童心幼儿园与德阳石刻艺术墙

张学栋先生在四川工作期间,基于其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对世间万物的感应等方面的把握,创新建筑设计理念,设计出了诸多特色建筑,童心幼儿园和德阳石刻艺术墙就是其代表作品。

用童心设计幼儿园,是易罡先生设计创意的始终追求。易罡先生坚持换位思考,坚持设身处地地为幼儿孩子着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童心”的设计理念,为孩子们打造了一所“童心”乐园,让孩子身在园中、学在乐中、乐在学中,赢得了德阳各界人士的好评。

至于德阳石刻艺术墙,则是易罡先生在青年时期与领导同行们的共同设计创新,其第一张整体设计草图是易罡先生利用春节放假期间绘制的,后经过各专业艺术家、工程师的不断完善,在地方政府具体推进下形成今天的格局和气象。艺术墙坐落在德阳市内泰山北路干道旁,它是利用公路的一座挡土长墙建造的,能工巧匠们巧妙地将地形环境作艺术处理,集思广益,在我国开了城市挡土墙建筑与造型艺术有机结合之先河。墙体共筑40个拱洞,拱洞门前十六对立柱上神态各异的盘龙,墙体上代表中华56个民族的精美雕像和每拱洞中的龙凤、龟、马、兽、人等浮雕、壁画,特别流连的是首尾两组大型浮雕,墙北端长38米的大型浮雕《生命之歌》,由“四季”、“飞马跃瀑”、“人与自然”三部分组成,表现出人类与自然原本和谐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渴救与讴歌,这也许是图·像思维本质的一种独特表达和表现方式的早期实践吧。

(三)练于琼:图.像思维与文化创意产业策划

以图·像思维看,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本质,乃是自然·人·社会的和谐共荣,特征乃是自然·人·社会的和谐共生。由此,理解图·像思维,理解中国建筑创新与发展,并进一步进行房地产策划和文化营销,必然会融会贯通,势如破竹。

1990,张学栋先生为当时所供职的海南省物业发展公司的一个房地产项目提供较新的策划理念。其目的不外有三,一是运用五行八卦的原理,给予海南省金融贸易区的一块三角形的土地一点文化内涵,起名为“风水.八卦百金城”,打造成为高级商住区;二是给当地涌进的“冒险家们”——购房者与所购土地、房产找到与其心灵共鸣;三是借“阴阳五行说”的“相生、相克”原理,把五栋高层住宅以“金、木、水、火、土”相生布局,让购房者各居其所(如果你是金姓人,然后就把你到土楼了,土生金。。。。。。),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项目取得较大成功,为企业赢得可观利润,并于1993年获海口市十大优秀设计奖。

(四)战于桂:图·像思维与地区形象提升塑造

为提高广西——钦州地区的知名度,张学栋先生运用其早期的图.像思维理论,策划并实施了两件事情,取得了成功,钦州的地域形象得到特别的提升。

一是开办《大通道》杂志。运用“大通道、大道通、通大道”独特的思想理念,通过精彩图片设计和文字编排,展示了钦州优秀的旅游景区和独具一格的文化资源,宣传了钦州颇具创意的开发理念 ,让钦州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

二是举办旅游创意的研讨会。邀请建设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及武汉、南京、成都、西安、哈尔滨、香港、海南、广西等地的领导、学者、专家汇聚一堂,共商旅游发展大计,重点探讨钦州茅尾海的七十二仙境的发展问题,论证钦州如何以旅游创意带动钦州的发展,引起了中外媒体的争先报道,如光明日报《钦州,天下人的钦州》,英文报道《建筑师:与时代车轮同步——一个运动中的人》等。在此期间张先生书写了《南宁与钦州对接》一文,建议统一规划北部湾产业带和城市群,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总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以纸质媒体为核心的宣传工具的时代,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及新媒体并没有今日发达,纸质媒体无以为是最佳的选择。易罡先生通过杂志宣传及由于开办研讨会而形成媒体宣传,大大提高了南国滨海小城市钦州的曝光度,从运用新视角新思维的创意推广,提升了钦州的知名度。

(五)归于京:图.像思维与文化创意产业本质

1.文化创意产业的本源

经过山西、四川、海南和广西等地的工作实践,易罡先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于对创意本源和创意产业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1)文化创意的源泉。首先,文化创意必须从民族、民间与民俗寻找创意元素。易罡先生认为,中国要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创意,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元素,这是他三民论的核心。第二,任何创意都来源于震撼,不刻意的记忆能创意,刻意的记忆往往不能成为好的创意。

(2)创意产业的本质:开启人们心灵的智慧。易罡先生认为,创意不仅仅是灵感火花的积累和萌发,更重要的是产生灵感的基底的推动力挖掘,对今天的创意产业而言,论坛和研讨的确是重要的形式,但是必须要有神、有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若没有文化,论坛所产生的创意是缺少恒久性质的,同时也是苍白的。

2.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

北京要发展文化创意,要把握高度、深度、广度三个维度,紧扣大道通、通大道和大通道三个方面。

首先,要找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大通道,必须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民俗等文化资源,拓展发展路径。

其次,将北京市以至于全国各地有志于发掘北京、中国的创意元素最优秀的人才团结起来,齐心合力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起“通大道”。

二要真正创造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展示中华民族创造风采的整合创新的创意元素之后所形成的创意品牌,这些品牌形成集群以后,就是北京最后的形象——大道通。

3.本文对北京和全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

易罡先生认为:中国未来10年是创意产业乘势而上的10年,是展开想象力、并将获得成果的10年,同时也是发掘和培养人才的10年。对于北京,最要是的是能不能形成培育人才的集结地,能不能形成各个系列多层次的创意团队的10年,如果未来10年,北京市能够充分把握机遇,凝聚智慧,打破格局,实现思维创新,那么,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成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意方阵,让创意名家在集聚中碰撞、在碰撞中成长,北京将是创意名家的丛林,创意大师创意的乐园 。

第二,中国创意产业的未来20年是中国创意品牌形成的20年,也是创意领军人才诞生的20年。一切的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方式创新需要高度重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需要不断打破思维格局,需要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民俗(创意三民观)的创新文化的研究。作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十多年来,走访了中国大江南北一百个创意元素丰富深厚的县(市),拜访了许许多多的民间高士,他认为在中国县里蕴藏着无穷的创意的素材和源泉,是未来的创意者们无尽的宝藏,问题的关键创意者会不会深入基层,潜入水底,进龙宫探囊取物,得到珍宝。

第三,中国创意未来30年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文化创意的直接而严峻的挑战是能否发现培育出真正的创意团队。在民间真正的有创意的个人及团队,能不能健康成长,能不能站在全球视角上,把带着中国元素体现,中国风格的的作品,展示在全球舞台,体现出中国和东方智慧的无穷魅力。

易罡先生认为:创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掘人的潜能,图像思维就是透视镜,创意者的创意潜能,就像屹立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即是已发挥出来的创意显能;水下部分则为尚待开发的潜能,108个图像与文字或许有于助水下部分的潜能的充分发挥,而水下部分的潜能,远远大于露出水面的部分。

[①] “乔治·科兹梅茨基奖”由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设立、以学会主要创始人乔治·科兹梅茨基先生名字命名,主要是向全球在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创新方面做出开创性工作的杰出人士颁发。

[②] 胡道力:《图像思维散论——兼评张学栋图.像思维》,先锋论坛,2005(2)。

[③]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也可。”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保护与挖掘发展工作第二阶段初步计划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传承与活化——山西祁县晋商故居董宅历史保护记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