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刻本《周易注疏》今见最早十三卷周易注疏藏本,是日本足利学校所藏南宋陆游之子陆子遹朱点标阅本。该书自元代以来,我国没有完整善本收藏。今国家图书馆所藏十四卷周易注疏,乃清代陈鳝据明代孙景芳所藏补刻十二卷(缺第一卷)及钱求赤写本第一卷再补刻成十三卷,陈氏又加入周易正义前唐长孙无忌五经正义表、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和八论为第一卷,厘定为十四卷。 该书1955年被日本列为国宝级藏书。
作者以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后援会再造周易注疏(简称注疏本)为底本。“注”以南宋刻王弼韩康伯周易注(简称单注本)及周易注附陆德明音义本(简称注附音本)为参校本。“疏”以北宋刻南宋递修孔颖达周易正义(简称单疏本)和日本弘治永禄间大字手写周易正义(简称写本)为参校本。合“注”与“疏”则另参校清乾隆十一年四库全书荟要周易注疏本(简称荟要本)、乾隆四十一年文渊阁四库全书周易注疏本(简称四库阁本)及同治十年广东书局重刊武英殿十三经注疏之周易注疏本(简称武英殿本)。清代各本内容同者,则统称四库本。
此次出版采用影印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后援会再造周易注疏本,并把校勘国内现藏八个版本周易注与疏所得的校勘记作为眉批,供读者参考。这是目前为止最完善的周易注疏版本。
目录 · · · · · ·
凡例
一 漢代,周易、尚書、毛詩、周禮、春秋合稱五經。唐代,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九經。宋代,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合稱十三經。十三經注疏,始於南宋。南宋紹興年間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有周易注疏十三卷。
一 今見最早十三卷周易注疏藏本,是日本足利學校所藏南宋陸游之子陸子遹朱點標閱本。是書之所以於1955 年被日本列為國寶級藏書,則因為該書自元代以來,我國沒有完整善本收藏。今國家圖書館所藏十四卷周易注疏,乃清代陳鱔據明代孫景芳所藏補刻十二卷(缺第一卷)及錢求赤寫本第一卷再補刻成十三卷,陳氏又加入周易正義前唐長孫無忌五經正義表、孔穎達周易正義序和八論為第一卷,厘定為十四卷。
一 北宋王堯臣崇文總目記:「周易正義十四卷,唐太尉長孫無忌與諸儒刋定。宋朝端拱初,國子司業孔維等奉詔是正。」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記:「周易正義十三卷。」于是,清代編纂十三經注疏,於周易注疏提要曰:「周易正義十卷,魏王弼晉韓康伯註,唐孔穎達疏。此書初名易贊,後詔改正義。然卷端又題曰兼義,未喻其故。序稱十四卷,唐志作十八卷,書録解題作十三卷,此本十卷,乃與王韓注本同。殆後人從注本合併歟?」 翰林院侍讀朱良裘卷一考證曰:「按此,孔頴逹所著正義十四卷之首卷也。通論易義不在經疏傳疏之列,故館閣書目不數之,謂止十三卷。併此則為十四,非書有缺也。」唐孔穎達所撰周易正義,本是十四卷。周易白文加入魏王弼周易注和唐孔穎達周易正義,是為南宋紹興年間兩浙東路茶鹽司所刻周易注疏,原本十三卷。何以清代四庫臣如此混淆不清?皆是沒有得見真正南宋刻本周易注疏之緣故。
一 自清代乾隆、阮元乃至如今北大編纂十三經注疏之周易注疏,皆與真正南宋刻本周易注疏相去甚遠。尤其是阮元以南宋十行周易兼義本為底本整理「周易注疏」,所謂「脫」、「訛」、「衍」、「刪」、「補」、「改」等,多有似是而有不當之處。之所以如此,并非水平問題,乃因不見真宋正刻周易注疏底本所造成。如何在十三經注疏方面搞出一部真正的周易注疏,應該是歷史賦予的重任。
一 日本足利學校所藏周易注疏十三卷,為南宋陸游兒子陸子遹傳標本。陸子遹「手標以朱點」的時間,始于南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十一月,終于端平二年(1235)正月。余經多方輾轉,終于如愿以償得到日本足利學校遺跡圖書館後援會于一九七三年(昭和四十八年)再造周易注疏二冊。
一 此次校點南宋周易注疏(簡稱注疏本),以日本足利學校遺跡圖書館後援會再造周易注疏為底本。「注」以南宋刻王弼韓康伯周易注(簡稱單注本)及周易注附陸德明音義本(簡稱注附音本)為參校本。「疏」以北宋刻南宋遞修孔穎達周易正義(簡稱單疏本)和日本弘治永祿間大字手寫周易正義(簡稱寫本)為參校本。合「注」與「疏」則另參校清乾隆十一年四庫全書薈要周易注疏本(簡稱薈要本)、乾隆四十一年文淵閣四庫全書周易注疏本(簡稱四庫閣本)及同治十年廣東書局重刊武英殿十三經注疏之周易注疏本(簡稱武英殿本)。清代各本內容同者,則統稱四庫本。因阮元周易注疏本及劉承幹周易正義本多有舛誤,故不列為參考。
一 今整理是書,繁體豎排,經文、注文與疏文采用不同字體(包括疏文引用之經文及注文內容),一律用圓圈句讀,不加任何現代標點符號。於書後列出校勘記,指出各本或脫或訛或衍等處,予以或補或改或刪。宋代避諱字仍舊,己、巳、已等相似字徑改。
足利學校之宋本《周易注疏》在國內被學術界知曉久矣。然皆不得見,數月前有幸得見之,不饬若獲珍寶一船也。與先前之付增湘監本《周易正義》合之,账伪尽吨芤住分?p璧矣。學《易》之際,對于此足利宋本概況、陸氏之標點、陸子讀《易》之時間以及陸遊晚年喜《易》等方面,點滴思考,是為記。
足利本《周易注疏》為早期刊本。此書原系宋代大家陸遊舊藏,十三卷,共十三冊。每一卷之末,都有陸子遹的識語。此本卷中句讀及段落標點,皆用朱筆,其塗抺文字,則用雌黃,可見陸氏治學之謹嚴。此宋刻善本,不知何時由陸家傳出。每卷末皆有上杉憲實之子憲忠贈書題識,文曰“上杉右京亮藤原憲忠寄進”,下有花押,並親筆墨書“足利學校公用”六字。蓋上杉憲忠遵父囑,將遺書贈足利學校,與學子共用也。每半葉有界八行,每行十六字至二十一字不等,注文雙行,每行十八字或十九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題“易注疏幾”,下方記刻工姓名,如丁、毛昌、王彌、朱明、李秀、孫衝、徐亮、高畋等共十八人。卷中避宋諱,缺筆至“構”。
日本足利學校藏宋本《周易注疏》於一九五五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 1973年(昭和48年),由長澤規矩也解題的影南宋初年刊本《周易注疏》作為足利學校遺跡圖書館後援會刊由汲古書院出版發行,共上下兩冊。可惜的是此影印本不是雙色套印,故陸氏父子“以朱文點之”之朱文痕跡亦失真為墨文矣。是書只印行了三百套。
關于陸氏之“標點”
關于本書的“標點”者,到底是陸遊還是陸子遹,亦或二者皆有,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是,通過讀足利本關于陸氏標點的情況,與當前一些點校本很有出入。這涉及到點校者對于文本的理解程度。也涉及到南宋時期與現代人對于文本語境方面的理解變遷情況。今試舉出幾例如下:
例一:正義曰以陽居三位故稱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稱大人陽而得位故稱君子(卷一乾九三疏,P5b)
陸氏標點足利本:
以陽居三位。故稱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稱大人。陽而得位。故稱君子。
北京大學出版社李學勤主編的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點校本:
以陽居三位,故稱“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稱“大人”;陽而得位,故稱君子。
齊魯書社劉玉建著的《周易正義》導讀本:
以陽居三位,故稱“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稱“大人”;陽而得位,故稱“君子”。
案:陆氏倾向于标点“故”字于末尾,而不是下句开头,读起来也较通顺。
例二:在憂危之地故終日乾乾言每恒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謂終竟此日後至向夕之時猶懷憂惕若厲者若如也厲危也(卷一乾九三疏,P5b)
陸氏標點足利本:
在憂危之地。故終日乾乾。言每恒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謂終竟此日。後至向夕之時。猶懷憂惕。若厲者。若如也。厲危也。
李學勤主編的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點校本:
在憂危之地,故“終日乾乾”,言每恒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謂終竟此日後,至向夕之時,猶懷憂惕。“若厲”者,若,如也;厲,危也。
齊魯書社劉玉建著的《周易正義》導讀本:
在憂危之地,故“終日乾乾”,言每恒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謂終竟此日後,至向夕之時,猶懷憂惕。“若厲”者,若,如也;厲,危也。
案:“若如也。厲危也”句,似陆氏点的优。
例三:若其貪利務進時未可行而行則物所不與故有咎也若周西伯內執王心外率諸侯以事紂也(卷一乾九四疏,P7a)
陸氏標點足利本:
若其貪利務進。時未可行。而行則。物所不與。故有咎也。若周西伯。內執王心。外率諸侯。以事紂也。
李學勤主編的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點校本:
若其貪利務進,時未可行而行,則物所不與,故有咎也。若周西伯內執王心,外率諸侯以事紂也。
齊魯書社劉玉建著的《周易正義》導讀本:
若其貪利務進,時未可行而行,則物所不與,故有咎也。若周西伯內執王心,外率諸侯以事紂也。
案:关于“则”字的理解,显然陆氏是把“则”当名词理解。而后两者把“则”字当虚词理解。还是作为名词理解更好。
例四:以乾之為德大明曉乎萬物終始之道(乾彖疏,P9b)
陸氏標點足利本:
以乾之為德大。明曉乎萬物終始之道。
北大李學勤本:
以乾之為德,大明曉乎萬物終始之道,
齊魯劉玉建本:
以乾之為德,大明曉乎萬物終始之道,
陸氏的點校文句多比較短,我們當下的點校本文句點校的傾向于長句,這可能是由于現代人習慣了使用白話文的習慣原因。畢竟通過幾十年的白話文邉樱?袢司嚯x文言文陌生的緣故。通過比較陸氏的點校與當下通行點校本而言,似乎讀陸氏的標點更好理解。
通过拜读足利本《周易注疏》,基于存有陆氏标点,对于深刻理解《易》学精义有着重要的意义。越古之版本皆有一种神性,拜读之际,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大有天地人合一之感。
陸子遹讀《易》時間考
陸子遹读《易》的“識語”如下:
卷一末題曰:“其月二十一日,陸子遹三山東窗傳標。”
卷二末題曰:“端平改元冬十二月二十三日,陸子遹三山寫易東窗標閱。”
卷三末題曰:“廿四日,子遹標閱於三山寫易東牎。”
卷四末題曰:“甲午歲未冬五日,子遹東窗標閱。”
卷五末題曰:“甲午十二月癸巳,子遹三山東窗閱標。”
卷六末題曰:“端平甲午歲除日,三山東牎子遹標閱。”
卷七末題曰:“乙未天基節,三山東窗子遹標閱。”
卷八末題曰:“乙未開歲五日,子遹三山東牎標閱。”
卷九末題曰:“端平乙未正月六日,陸子遹閱,且標于三山之牎。”
卷十末題曰:“乙未人日,子遹標於三山東牎。”
卷十一末題曰:“乙未正月八日子遹三山東牎標閱。”
卷十二末題曰:“乙未立春,子遹三山東牎標閱。”
卷十三末題曰:“端平二年正月十日,鏡陽嗣隱陸子遹,遵先君手標,以朱點傳之。時大雪始晴謹記。”
笔者尝试用传统的历法知识推算陸子遹的读《易》是否相合,在推算之前笔者做这样的假设:即陆子是按照每卷的自然顺序读《易》的。目的是想得出最终的结论,即如果这些“識語”在干支时间上不相合,则此版本或者与陆氏无关,或者此“識語”亦有为后人伪造之可能。推算的思路如下:
关于年的干支:端平爲南宋理宗趙昀年號,端平改元十二月,即1234年(甲午年),端平二年爲乙未年,即1235年。天基節,為宋理宗趙昀(1205-1264)生日,當時为每逢正月初五。陆氏读《易》时间為端平改元十二月二十一日至端平二年(乙未年,即1235年)正月十日,凡十八日。推算的主要依据为通过查检“台灣時間權威資料庫網”,得到:
(一)南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十二月(丁丑)、 乙丑朔。由此可以得出:該月为大月,三十天,该月初一的日干支为乙丑。
(二)端平二年(乙未)、 正月(戊寅)、乙未朔。由此可以得出:該月為小月,二十九天。该月初一的日干支为乙未。
同时,根据“识语”提供的信息:卷五末題之“甲午十二月癸巳”日必须在 卷四末題之“甲午歲未冬五日”与卷六末題之“端平甲午歲除日”之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接着,卷十末題的“乙未人日”为初七,此为习俗当无疑义。
结合上下文,卷十二末題之“乙未立春”能否是“正月初九”非常关键。因为卷十一末題有“正月八日”,卷十三末題有“正月十日”,则卷十二只能是“正月初九”。目前,限于笔者的历法知识水平,只能推到此种地步,还当有更好的办法推论之。
根據陸子“識語”,他讀《易》的每卷之具体时间亦可推算出来。推算的結果如下:
卷一末題曰:“其月二十一日,陸子遹三山東窗傳標。”案:臘月(十二月)二十一,該日干支乙酉。
卷二末題曰:“端平改元冬十二月二十三日,陸子遹三山寫易東窗標閱。”案:臘月(十二月)二十三,該日干支丁亥。
卷三末題曰:“廿四日,子遹標閱於三山寫易東牎。”案:臘月(十二月)二十四,該日干支戊子。
卷四末題曰:“甲午歲未冬五日,子遹東窗標閱。”案:臘月(十二月)二十五,該日干支己丑。
卷五末題曰:“甲午十二月癸巳,子遹三山東窗閱標。”案:臘月(十二月)二十九,該日干支癸巳。
卷六末題曰:“端平甲午歲除日,三山東牎子遹標閱。”案:大年三十,該日干支甲午,午。
卷七末題曰:“乙未天基節,三山東窗子遹標閱。”案:正月初五,該日干支已亥。天基節,正月初五為宋理宗趙昀(1205-1264)生日。
卷八末題曰:“乙未開歲五日,子遹三山東牎標閱。”案:正月初五,該日干支已亥。
卷九末題曰:“端平乙未正月六日,陸子遹閱,且標于三山之牎。”案:正月初六,該日干支庚子。
卷十末題曰:“乙未人日,子遹標於三山東牎。”案:正月初七,該日干支辛丑。
卷十一末題曰:“乙未正月八日子遹三山東牎標閱。”案:正月初八,該日干支壬寅。
卷十二末題曰:“乙未立春,子遹三山東牎標閱。” 案:正月初九,該日干支癸卯。
卷十三末題曰:“端平二年正月十日,鏡陽嗣隱陸子遹,遵先君手標,以朱點傳之。時大雪始晴謹記。”案:正月初十,該日干支甲辰。
结论:陸子遹讀《易》時間之干支日期皆相合。
陸遊晚年喜《易》
陸遊《劍南詩稿》卷三十三有《讀易》詩:
羸軀抱疾時時劇,
白髮乘衰日日增。
淨掃東窗讀周易,
笑人投老欲依僧。
陸放翁《老學庵筆記》卷七:“三舍法行時,有教官出《易》義題雲:乾為金,坤又為金,何邪?諸生乃懷監本至簾前請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本。若監本,則坤為釜也!教授惶恐,謝曰:某當罰。
陸遊晚年喜《易》,此詩為證。《老學庵筆記》所載,有助于探討學術界長期以來爭論的關于建刻十行本《周易注疏》的刊刻時間問題,即到底是宋刻還是元刻。对于研究南宋建本、麻紗本《周易注疏》的版本研究,客观上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參考書目
(魏)王弼 (晋)韩康伯注. 《宋本周易注疏》 上.下. 中华书局, 1988.08.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點校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劉玉建《周易正義》導讀, 齊魯書社2005年版。
李致忠《宋版書序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4年版。
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北京:中華書局。
瞿镛《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嚴紹璗.《漢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唐)吳兢:貞觀政要十卷崇儒學第二十七,民國間四部叢刊續編本。
(清)陳鳣《經籍跋文》第壹頁,民國間《叢書集成初編》本。
(日)宋本《周易注疏》,長澤規矩也解題,影南宋初年刊本,足利學校遺跡圖書館後援會刊,上下兩冊,汲古書院出版,昭和48年。
(日)《足利學校貴重書目錄》,足利學校遺迹圖書館,大正十四年八月。
(日)山井鼎輯、物觀等補遺《七經孟子考文補遺》,民國間《叢書集成》初編本。
(日)長澤規矩也 《越刊八行本注疏考》,《長澤規矩也著作集》第壹卷 東京:汲古書院,1982年8月版。(网络参考资料收集)日本国宝级藏书再造本介绍
日本足利学校珍藏一部南宋诗人陆游之子陆子聿亲笔句读的《周易注疏》,迄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日本所藏刻于南宋初年的《周易注疏》,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孤本藏书,所以一直被日本评价为国宝级藏书。
周易注疏(宋代善本再造)
周易注疏(宋代善本再造)
我国至元代迄今,没有人能在国内见到真正的宋刻《周易注疏》。正因为如此,人们一直分不清《周易注疏》与《周易正义》、《周易兼义》的区别,甚至搞不清真正的卷数,乃致四库馆臣错把《周易注疏》与《周易正义》混为一谈。前不久北京大学出版的十三经注疏,仍然用阮元以《周易兼义》所搞的“周易注疏”为底本进行校勘,以致校勘混乱或错误百出。所有问题的出现,皆由于没有见到真正宋刻《周易注疏》的缘故。
今几经辗转,从日本高价购得1973年足利学校后援会再造的《周易注疏》一部,加以再造以飨读者。学术乃天下公器,藏书的最大价值再于阅读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