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思维与文学》
序
纵情于山水,感天地之灵动;畅意于田林,会日月之精华;舒心于草花,通星辰之微妙;贮心于鱼虫,达土木之神化。东昌兄博学而思敏,见图生象,见象生文,见文生像,见像生情。仲秋畅述于京西仙鹤楼,净怡相证、理事自润。一百又八故事,生生活现,可触可受,余甚喜。
赞曰:借巴山之雾霭兮笼崂山,领壶口之巨浪兮泽九华,换昆仑之伟躯兮挡狂飙,取西域之美玉兮雕宇宙,经北国之广漠兮济天涯。所欲随心逝,欲所离灵在。
怡情感物,乃真本性也。
是为序。
易罡乙酉初冬撰于京华聚势斋
《图·像思维与文学》节选:势呈态生
暮春的黄昏时分,雨刚过后,幽静的湖面,水如明镜,孤岛凸立湖中。岛上怪石嶙峋,林木笼罩。苍郁的古树洞下,燕子筑巢其中。惊雷时,暴雨中,小燕子惊飞而出,至此未归;母亲正独立在树下石头上,仰望星空,盼望小燕子归来。
《图·像思维与文学》节选:均衡力生
晨间,阳光透过正在消融的雾霭,照射在苍翠的丛林。两只老虎,悠闲地漫步走出丛林。两只白色的山羊正在草地上边吃草,边走来。忽然,老虎与山羊都发现了对方,惊觉、恐惧对视着,面面相觑。
《图·像思维与文学》节选:力拔物动
在篱笆围成的院落里,一只黑白花的猫,正迈动猫步,眼前突然一只白色的老鼠正从草堆后走出来。花猫卧地,两目放光,正欲扑去,白鼠身后跟随着一群小白鼠,正蠕动而来,花猫静卧不动。
《图·像思维与文学》节选:敌友变化
夜深时,黄土高坡上风已平息,庭院内鸡窝里,一只老母鸡正在蓬松的黄草上孵化小鸡。忽然,一只瞪着圆眼睛的黄鼠狼,正从顶上方探出头来,窥视着老母鸡和孵化的鸡蛋,老母鸡却神色泰然,微微睁开眼睛……
《图·像思维与文学》后记
初读《图·像思维》的原著,是由宗教哲学博士季斌先生的引领,听了张学栋先生的一番释论,随后我撰文发表在《暸望》周刊上,并概括《图·像思维》将是启迪并拓宽人思维的一本书。的确,我们认识世界是从蒙动的感性认识,提纯到理性认识,而《图·像思维》则是把人的理性思维,回转到最初的感性认识……
基于此,我做了《图·像思维》的文学解读。
对于传统与现代,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释解。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有其更深厚更独到的见解。
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从读《易经》开始,又屡次去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每次都以“朝圣”的心理去拜谒汉语言的发源之地。在传统的斑剥之中,寻找现代的灵光,在象形的“图像”之中,寻找先民的性情,在传承之中,寻找创新的机缘,在“感性与悟性”、“天人合一”之中,寻找回归人类本源的理性。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先哲与后人知识融通的时代;那么在今天,信息、充分地集聚,智慧充分地整合,“天人”浑然一体的形象展现,把我们带到一个与宇宙对话的美妙之境界,也给人类带来了启蒙时代的原始想象。映对出来的是每一个“图像”,则有每一个人不同的解读,就像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一样,也就是这个‘个性’时代的核心理念:图像赋予你的是不尽的创造性。
我们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面对着别无选择的“传承与创新”;我们不能重复“古墓”式的“图像”,将历史重新搬出来“补课”,在传承中以现代的眼光去关照历史;再从传统中寻找创新的灵感与神韵;从“图·像”的思维中,寻找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融之本。不仅要去“修炼”人生的道之道,而且又从社会中体味“中庸”的大智慧,从存在的现实中体味“合理”的缘由;又从“无”境中寻找“出世”的禅理,感受生活中信仰回归的期待。
一个有着五千年深厚的文化传承民族,一个正在融与“市场经济”,走向崛起而面对世界的民族,一个包融并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民族,其母语——汉语,正在与这个经历着“入世”与崛起。传统文化正在摒弃陈腐同时,吐故纳新,嫁接“新的文化因子,以现代文化”为目标,走出一条文化复兴之途。这,无疑是一种新文化的诞生与开始。
“中国文化的复兴”,不仅可以从“盛唐”繁荣时代找到出处,也可以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寻找“标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最佳“创新”的“切入点”,在老树上嫁接新枝,使其“文化之树”更加繁茂参天,结出丰硕的成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从对“图·像思维”的文学解释中,我们可得到一些启迪,作为从“感性走向理性,又从理性回归真性”的一种思考,也许正是构成所有“图·像思维与文学”故事的主线。
愿与读者共勉。
阿冬
2005年12月
上一篇:《图·像思维与哲学》序、后记
下一篇:《图·像思维与人生》序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