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思维与哲学》
序
观变知化,观化知动、观动知静,观静知心。
势山呈水,势水呈金,势金呈器,势器呈形。
心形相照,相悖相生。形心相应,相与相共。
今严兄积东西玄妙而巧织,采古今绝理而善编,
余契之、磋之、论之、砺之。
从“势”到“升”一百又八图、像,惜惜相珍,恭俭而礼齐,依依相媲,温文而雅致。
从理而顺念,承物而秉真,接事而弼中、应埸而凸显。
当当在在,漾古今贤良;虚虚实实,荡前后能士。
聚气生力,哲理平朴。
余观之盛悦,作数语。
是为序。
易罡乙酉初冬撰于京华聚势斋
《图·像思维与哲学》节选:势呈态生
严放解曰:我们把大有宇宙中的一切可以被意识所摄取的东西,作为一个处于诸种承场中的时空片断,在我们用语言来诠释一个表象世界时,我们认为,这些呈现在意识中的片断带有一维的时间性和多维的空间性。“势”与“态”是我们在这种前提下谈到的有关存在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作为背景的大的承场当作势,把这种承场下的具有时空特性的诸事件的起发当作态,亦可谓之曰“事态”。
从认识论上来说,“呈”与“生”是相对于意识而出现的,这倒不是说意识创造了承场和承场中的事态,而是说意识不得不在它所处身于之的承场中去行使它的基本功能:感知并界定。因此,在有着深刻的内在规律的大有内的诸种承场中,意识如何认识承场,如何认识承场中的事态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在意识适当地摄取并范定了承场及其中的诸要素,它也才能够因此认识其中诸要素所错综筑构的事态棗此处指的不是事态的细节,而是事态的起发。认识了大有、承场和承场中的事态的关系,会使得被意识所摄取的物我都呈现出一种被合规律的预见所能达到的特征。
《图·像思维与哲学》节选:均衡力生
严放解曰:在一种有恒及和谐的存在状态下,任何形式的有序的发展才有可能在意识中被反馈出来,这种良性发展所具有的动力必定来自于一种稳定态下的发展动因,这种动因存在于大有之中。意识以为,如果失去了均衡的态势,事物、事件及其诸元素都将处在悖逆的状态中,并将无法获得良性和向上的发展,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下,事物也会有所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以衰退和消亡为特征的。可事实上,这种情况在自然的存在本身并不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正确的认识径向通达到和谐稳定的自然。
《图·像思维与哲学》节选:力拔物动
严放解曰:当正确发挥作用的意识认识到了事物良性发展的动因和动力,便会知道,事物或事件及其要素会呈现出”好的”变化的势头,物象处在永远的充满奥秘的动态之中,将永不会呈现出呆滞的局面。动因在意识中的诸部展现和在事物实践中的逐步实现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大有就是让其中的诸承场及其要素,在这样的过程中渐渐展露出它的内在的机理。
《图·像思维与哲学》节选:敌友变化
严放解曰:”敌”与”友”是一对非常好的描述矛盾对立面的喻词,矛盾的两极永远是相生相克的,并且,在任何一种特殊的时空片断中,任何事件都会在某种角度上符合敌与友的描述–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自己的对立面,也会遇到自己的有利因素。同时,对待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的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里,思辨的哲学会对”敌友”所隐喻的概念做出复杂的思考,并认为这两个概念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一个没有冲突的整体在任何维度上都将是一个残缺的整体,并因而不成其为整体。并且,虽然现实总是在具体的场景中被意识所摄取,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辩证地看待任何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因素的话,那么我们在比如”敌友”这样的概念中可以进一步地使用量化的概念,并以此精确地制定我们的理论框架。
《图·像思维与哲学》后记
终于和易罡先生一起把《图·像思维》的文字诠释工作的哲学部分做完了,彼此都费了不少心力,不过就我而言,这样的辛苦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本书是易罡先生深思多年的智慧结晶,是一本有着非常深刻的哲思和人生睿智的书,我非常喜爱。 我和易罡先生相识多年,对他的人生历程颇有了解。他是一个极富智慧的人,性情单纯,同时颇有仁者风范;对于他来说,成人和为人并不仅仅是生存的过程,而更是探讨个体和他所处身于之的世界的意义的过程,此种意义亦即广义上的存在之意义。
易罡乃理工出身,大学毕业以后深入过若干不同专业行业工作,难得的是在如许差隔的领域内他都能做得很成功,绝非侥幸偶然,而是与他苦心摸索业道,探索物-我-人的相因相应之理分不开的。以我个人陋见,中国的理工学者要比中国的文科学人在处世态度和方式上务实细致许多,其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也要深透不少。易罡便是这样一种典型人才。中国文人往往有的那种看待问题大而化之、奢谈义理的习惯在他这里是完全看不到的。他总是会确定下来自己要研究一种什么样的对象,这个对象是如何产生的,它处于什么样的背景环境中,它有着逻辑上和现实上的多少种看待及评价方式,这个对象和他自己的关系以及其本身的意义,等等等等,在这种理智习惯和一种几乎可以说先天有之的安静平和的心态下,易罡把他所直接经历和间接经历的世界当作一种需要理解或需要完成的艺术品,当作一件和他本人一样的存在,并在一个大的境场中寻索出所有要素的和谐之音和和谐之光。
易罡就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在这样的现实中发现,他喜欢在适当的时候把他的发现告诉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人,大家都因为他的坦诚和智慧的人生启示而欢欣,会从中发现不少真知灼见。就此而言,许多年下来,他的最大或者说最全面的一种发现就表现在《图·像思维》中。
客观地说,易罡本人是一个对文字有着精深造诣的人,但是《图·像思维》从头至末却都是以图像来作为传达媒介的主体的,这倒不是意味着易罡对文字或语意的背弃,而是意味着他对于语言在一种不完善的传播背景下所可能产生的歧义的疑虑,要知道,有关宇宙中诸多物像及其存在之意的语词的基础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实指定义,其解释也不是一种理想的经验描述,但就易罡的人生体悟而言,使用实指定义和经验描述又不能很好地传达一种形而上的意蕴,于是他避开了这种两难,凡是在语词可能成为心灵发现的陷阱的时候和地方,他都会成功地脱离出来,用一种真实的方式来表达出他要表达的意义。
我和易罡就这本书谈过很多次,我了解到,除了表达方式这样技术上的问题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图?像思维》选择图像来作为传达媒介的做法还有一个更深层的考虑,那就是意义的本真状态。易罡发现,除了文字以外,宇宙中的任何物象都可以以某种维度上的形象或形式而存在,抽略掉微观和宇观的系统,就我们所可见的宏观世界而言,物象的形式或对物像形式的图像式思考就能反映出其存在的意蕴,这不是一种肤浅的观察,而是一个拥有和谐高深境地的心灵对物-我-人之间关系的洞悉。在易罡看来,我们完全可以把宏观中呈现在心灵前面的物像及其含义作为微观世界和宇观世界的某种存在隐喻?世界存在和运转的机理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没有多少理由设想它们是不一样的或是完全混乱的。
就《图·像思维》中具体的图像内容来看,这本书中的意义所指并不简单地依附于某种思想:不单纯是儒教或道教,也不单纯是佛学或其他。事实上,因先天的智慧和后天的教育而有着出色的识别、判断和分析能力的易罡并没有在选择自己的图像时拘泥于具体的某种传统学说,这使得他的书几乎没有不良的先入之见,其中透露出来的形象或形式是那么的单纯,而其意蕴又是那样的深邃,展现出的境地是那样的高远。
当然,《图·像思维》在进行阅读时,相当程度上需要观者的积极参与,也就是说,它对读者是有着相当的要求的:思想深度、学识层次、专业视野以及人生阅历,等等,不过,最重要的是,它最希望观者能有一个平和宁静的心态,在看待自我、他人和世界时能平心静气,物我相一,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高度。
易罡在这本书里,每一幅图像下给出了四个字,对于这四个字的解读,读者主要应结合图像进行,似应用一种辩证的读法更好,具体地说,这几个字的顺序上的连接有讲究,因为易罡选择这几个字的时候关注了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彼此的推演关系,读者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而读,仔细揣度之下,当能悟出个中原理。
回观国内,现在确乎已经进入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商品时代,任何时代都有文化,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也有着它的主文化,这种文化关注的是一种很物体性(Physical)的利益的得与失,拥有的人因物品或流通物及其他类似东西的占有权而忘却了个体在宇宙和自然中所应该具备的压慑感,没有所有权或者所有权程度较低的人正在为他们没有得到的物品或流通物或其他类似东西而耗尽身心之力,可以想见,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在市场上见到像易罡所著的《图·像思维》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必须指出的是,在这个甚嚣尘上的浮华“世界”中,《图·像思维》代表了一种更重要的文化倾向,而它的作者则代表了一种面向真善美爱的积极求索的韧劲,这种对于认真、严肃和深刻的人生意义的追求以及对于宇宙大有的宽爱之心代表了社会意识中良性和持久的一面,它的呼声虽然显得时而微弱,但一旦它传到耳中,便会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它的音符来自于一个有着良好智力和情操的人的心灵深处,由这种音符谱成的思想之曲定会像其他亘古流传的名乐一样流传下去并深深地存在于历史之中。
石上之清水,空间之微风,《图·像思维》正把它所捕捉到的存在的信息传递过来,传递下去,你听到了它的声音了吗?
严放博士
2005年10月11日于北京杞人斋
上一篇:专家对《图·像思维》的点评
下一篇:《图·像思维与文学》序、后记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