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恍惚兮明明,吐呐兮白白。
道至玄至明、至奥至白,冲太上而贯八极,盈虚空而福万物。
梓宁常修神养德,思绪顿开,愿“三解”图、像,乃上吉之举也。
今国势蓬隆,人心思殷、余和其兴、乐其旺,始撰一百又八图、像,应一百又八字于心田。
是谓:感于芥末,微其微;怀于峦尖,揽其揽;藏于蚁穴,渺其渺……。
梓宁兄,于乙酉,即注即解,契道且鲜,试观之,道缘既洽、德机和融,开图像思维之新径也。
余嘉其举,和其兴,作数语。
是为序。
易罡乙酉初冬撰于京华聚势斋
《图·像思维与道学》节选:势呈态生
玉辉解曰:势者,力也,形也。万物有力则成势,借势以成形,有形有势,气象乃现。故曰:势成而态生也。
梓宁解曰:老君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势以道兴,形以物成。成势者,形上之力;成形者,形下之聚。欲成形势,当力形合一也。
玉真子解曰:势者,无势也;无势者,势也。成势者,非以人力为之;成形者,非以方直构之。以势为势势必失,以无势为势势可成。故曰:恃势者败,顺势者成。
《图·像思维与道学》节选:均衡力生
玉辉解曰:均者,平也,等也,同也,调也。世间之有不均则须均也,世间之有不和则须调也。
梓宁解曰:老君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万物生而相异,和而不同,均平自在天道。物之不平,自然也,应然也;人之不平,自然也,不应然也。
玉真子解曰:物以不平存,均以不平显。均者不均也,不均者均也。自然之均,真均也;人为之均,假均也。以自然之道致均,均自来;恃人力之法致平,平反亡。故曰:顺以自然,均平自生也。
《图·像思维与道学》节选:力拔物动
玉辉解曰:力者,治功也,动能也,万物生化之原也。动之在力,人欲所得,须借力致。
梓宁解曰:老君云:柔弱胜刚强。力能得之,亦能失之。得以自然之力,失以人为之力。恃强力者,败之由也;用柔力者,胜之因也。
玉真子解曰:力者,无力也;无力者,力也。善用力者,以不力为力;不善用力者,以力为力。故曰:从政者,当慎用力也。玉辉解曰:均者,平也,等也,同也,调也。世间之有不均则须均也,世间之有不和则须调也。
《图·像思维与道学》节选:敌友变化
玉辉解曰:敌者,仇也,对抗也。敌者,的也。有敌方有对抗,方显我之实力也,方显我之存在也。
梓宁解曰:老君云: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自然无我者,道之真心也;真心者,天下无敌也。故善用兵者非好战,善行事者非好作也。
玉真子解曰:敌则友也,友则敌也。敌则我也,我则敌也。有敌故有我,无敌则无我。天下无敌乃最大之敌;四面楚歌乃凯旋之声。故曰:克敌之道者,超越敌我也。
《图·像思维与道学》后记
《图·像思维与道学》这篇命题作文能有现在这样的结果是我当初所始料未及的。今年四月,我到北京参加一个有关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学术会,其间见到了学栋兄,当他提出要我为《图像思维》一书配以道家思想的文字诠释时,当时我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很好玩,也满有意思,于是就答应了。回到重庆后,即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最初本来还是想按现代人的思路以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不过很快发现这样做没有明显的传统特色,于是尝试用文言文,没想到效果出乎想象的好,故而最终做成了现在大家见到的这个样子。
由《图·像思维》演变成《图·像思维与道学》,其中不能不说到我和学栋兄的缘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大学毕业自愿到德阳工作,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我们有幸相识,并成莫逆之交。在德阳的两三年,我们有许多心灵交流和碰撞,让我受益良多。此后我离开德阳到了重庆,不久他也去了海南。大约是十年后我们才又在北京相见。这中间我们生活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我从医学和哲学研究进一步伸向了人体科学、脑科学、意识科学和管理学,更因博士学习进入了道教和宗教的深入研究;他也从建筑学和传统文化伸展到了行政管理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并到了现在的机构。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流逝,但我们的思想感情仍然是那么的接近,对许多问题仍然是那么具有共识。去年,《图·像思维》出版前夕,他让我为其写两句话,我答应了,并题下“最直观的图、像,带给我们的是最深刻的义理;最质朴的形、势,显示给我们的是最灵秀的神韵”的评语。这也算我与《图·像思维》结的最初缘分。没想到现在我又来为它做一个更完整的道家思想诠释,并使它成为我们共同的《图·像思维与道学》。真不知这是命运安排,还是机缘的巧合,不过我都要感谢上苍这种特别的关照。
当然,本书的写作也是想表达一些我对人生和社会的一些感悟和观想。
长期以来,由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人们更多地强调运用现代科学理性的思维来认识各种问题,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感性直观的图像思维方式在认识事物中的合理性和科学价值。人们总是过分相信现代的逻辑理性,甚至将科学等同于绝对真理,认为只有科学理性所获得的结论才是正确的,有价值的;而对形象直观的思维活动则一概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它是简单的、现象的、感性的、经验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靠不住的。殊不知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固然更能抓住事物的普遍本质,然而它也容易将人们引入一种思维者自身有意无意设置的陷阱之中,使人们不是离本质更近而是更远,甚至陷入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之中。相反,直观的形象思维虽然简单、表面,但许多时候它恰恰更能揭示事物的根本特性。事实上,事物的本质特性并不一定就是复杂深奥的东西,可能就是简单直接的东西。许多时候人们会发现,最直观的东西也是最深刻的东西;最经验的东西也是最理性的东西;最形象的东西也是最抽象的东西。其实,真正科学的理论就是简单的理论,就是与具体的现实事物直接相关的理论,就是联系具体实际的理论,就是能够被人们的经验所直接加以把握和理解的理论;那种故弄玄虚的东西,堆砌名词术语的东西,罗列各种时髦理论的东西,往往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真理。正是在这一点上,《图·像思维与道学》一书也是想以直观简洁的形式来反映出天地万物的深刻道理。
同时,从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一直流行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古代的东西和传统的东西都是愚昧落后的东西,把传统看作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首要因素,强调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彻底清除古代和传统的东西。让人异常悲哀的是,社会主流思想时刻都在讲辩证法,然而在对待中国古代和传统的东西上恰恰忘了辩证法,忘了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其实是一种辨证的关系。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民族的东西的世界性价值,但我认为这还不够,因为这只是从空间角度看到了世界的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还有一个时间上的辨证关系即古代与现代的关系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要向世人特别强调,古代与现代作为辨证的统一,古代的就是现代的,传统的就是新潮的,越古代越传统就越现代越摩登。人们应该明白,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来说,传统才是一个社会最根本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秩序的根本保障,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资源。考察东西方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无不是比较好地保持和张扬传统的地方。而古老社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只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就是在传统中寻找其与现代的相通点,并将其作为突破口使其首先实现现代转化,同时再将其作为整个社会现代化的生长点逐渐推进全社会的现代化。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如何开发利用我们丰富的传统资源为今天的各项建设事业服务?这是我们所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直接影响我们的现代化是否能够真正成功的重大问题。《图?像思维与道学》则是试图将传统思维和道学中我们认为具有现代价值的东西展现给大家,希望由此能让今天的人们去体味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现代价值和深刻内涵。
当今世界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时代,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另一方面则由于物质功利和享乐主义的挤对,致使信仰和价值普遍失落,精神思想严重倒退,人们的生活反而陷入无所适从的迷茫之中。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力量让人异常的自大和自傲,自觉有无所不能的力量,社会中有为观念大行其道,建功立业倍受推崇,结果却是普遍的妄作妄为,甚至胡作非为。面对这众多的问题,虽然也不乏其他有效的因应之道,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和辩证的方法无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破解方略。
其实,当社会处处充斥着对有为的赞赏的时候,人们却忘记了道家几千年前就提出的自然无为的智慧。殊不知正是这种自然无为的智慧才是当今处理各种人生和社会问题所最急需的。在个人生活问题上,现代人总是不愿意按自然的秩序去生活,不满足于既有的自然状态,老是想按自身的愿望和他人的要求去改造生活,并自认为这样才会使生活更美好、更愉快、更幸福。然而人们不知道,这种对自然生活秩序的破坏,不仅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反而会给人造成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因为这种有为无非就是要人为地激发和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岂知激发人的需求和欲望容易,但要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则要困难得多。而且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需求和欲望满足了,又会有另一种需求和欲望产生出来,当这另一种需求和欲望满足之后,又会有新的需求和欲望产生出来等待满足。对人来说,永远都不会出现一切需求和欲望都得到满足而不再有需求和欲望的时候,也就是说,人永远都不会有因需求和欲望得到绝对满足而享受到无限幸福和快乐的时候。所以人如果是想通过人为地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来摆脱痛苦和烦恼的话,这是永远都不可能的。同时,在当今的社会治理中,人们也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社会的治理就是管制,以为一个好的政府就是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进行无所不到的计划和控制的政府。一旦在某方面出了问题,对政府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加强控制和管理;对民众来说,就是要求政府建立机构,制定法律,采取措施。似乎只有加强政府的组织管理和计划控制能力,使政府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给予严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社会自然也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理。这种观念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所普遍实行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及其衍生出的整个社会生活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计划管理体制下,不仅社会的经济生活被详细地计划,而且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被纳入严格的计划管理轨道。这种计划体制的最初设计者固然是一片良苦用心,然而其实践则是这些最初的设计者们所始料未及的。它不仅未带来设计者所预期的社会协调发展,反而导致经济停滞,政治专断,科技教育停滞,艺术宗教倒退,社会发展受阻。总之,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发展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要从当前的这种过分有为所导致的个人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危机中摆脱出来,惟有采取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方法,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个人生活问题解决来看,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并不是超越自然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而是自然的需求和欲望满足条件下的无为状态,是符合道的规律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就可以按其自然的进程以符合道的规律生活,并获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社会的治理上来说,应该根据人和环境的自然本性来加以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尊重每个个人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尊重环境的自然本性,顺应自然规律来解决各种环境问题,政府的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确立和维护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活动的自然规则和秩序上。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和一般社会生活应尽量让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自己去进行,政府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不进行直接的干预,特别是经济生活政府更不能直接参与。只有这样,社会才有活力,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社会也才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
最后谈一下本书的体例。本书的诠释主要是依据每一图象的字进行,但也考虑到图的涵义。按照学栋兄的提议,文字诠释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或层次进行,即直解、道解和玄解。直解即对字的字面意义的直接诠释;道解即按道家思想对字的意义进行诠释和发挥;玄解即从道家哲学角度对字的意义进行诠释和发挥。在这三解中,首先叙述其原始本来的意义,然后是自己的理解和发挥。整个诠释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个人人生经验的感悟,其中偏颇疏漏一定不少,还望大家斧正。
杨玉辉
2005年9月于西南大学教授、博士
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是留住“美丽乡愁”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历史研究、小院故事撰写、数字化测绘保护、古建筑维修、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了家风的传承,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
Copyright © 2023 3kua.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6607号-1
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